半農理想國 深溝村的守護者
標一:都市人棄業從農 到深溝實現農夢
OS
在宜蘭員山鄉的深溝村,有一群特別的農夫,他們放棄原本穩定的工作,毅然決然來到這片寧靜的鄉村,親自下田,當起了農夫。
NS流汗的感覺,我覺得很扎實
OS
站在竹筍田裡的,是來自新莊的李堃滄,原本在社區大學工作,但內心仍渴望回歸農村,於是他辭去工作,決心到深溝,實現自己的農夢。
Bite 深溝村新農 李堃滄
腳踩土地那種感覺,我覺得很踏實,就我覺得那一種,很實在的感覺,我自己很喜歡。
NS我們蓮藕種了大概,第六年了
OS
他,則是在竹科擔任工程師多年的鄭永昇。一成不變的工作,讓他逐漸感到空虛。於是,鄭永昇同樣棄業從農,回到宜蘭老家,成為了一名蓮藕農夫。
Bite 深溝村新農 鄭永昇
我之前在竹科當工程師,大概做了七八年。然後後面,那就回來這邊找地,回來宜蘭這邊種。
OS
之所以越來越多人來到深溝村,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田地,這一切,都是因為他,賴青松。
標二:穀東俱樂部成立 推動作物預購制
NS 欸大家好,是這種概念嗎?哈哈哈
OS
他的夢想是成為農夫。從日本留學歸國後,帶著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回到妻子的故鄉宜蘭,成立了「穀東俱樂部」。
OS
「穀東俱樂部」是由穀東們提供種田的資金,委託農民耕作,只要到收穫的季節,穀東們就能夠平均分配到新鮮收成的農作物。
Bite 穀東俱樂部創辦人 賴青松
有點像現在的團購啦,讓消費者預約訂購,然後計劃生產,分攤風險,然後我們就能夠,按照農夫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產跟生活。
標三:宜蘭勞動力外流 小農村後繼無人
OS
然而,在當農夫的期間,賴青松發現宜蘭的青壯年外流和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這不但影響到農村的勞動力,也對農業永續造成不少威脅。
Bite 穀東俱樂部創辦人 賴青松
大概過了三五年之後,我發現村子裡面,我還是最年輕的農夫,農夫越來越老,然後甚至你能夠找到的幫手越來越少。
OS
根據宜蘭縣的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從民國85年起,人口總數開始下降。民國105年截至111年,更是剩下四十四萬九千零六十二人。然而,人口外流不僅侵蝕著宜蘭農村,青年回鄉務農也面臨著重重阻礙。
標四:青年務農困難多 土地租賃成阻礙
NS 菜瓜啦
OS
農夫曾文昌邊砍竹子邊透露,地主時常因為對新農的不信任,而不願意將田地租借出去。
Bite 深溝村農夫 曾文昌
新來的啦,直接面對地主,他比較困難。有一些比較謹慎的(地主)會有一些要求嘛。
標五:倆佰甲平台問世 盼改善農村問題
NS哎呀!這個
OS
他是前宜蘭縣農業處處長楊文全,為了應對人口外流以及新農發展問題,賴青松找上了他,聯手創立「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協助新農找到合適的土地,並提供技術與資源,讓他們(新農)能夠更輕鬆地開始農業生涯。
Bite 倆佰甲新農平台創辦人 楊文全
那他們(新農)找不到田。就很多人都會找賴青松,因為他是這邊最被大家知道的人。所以我這邊就變成是把人跟田地媒合的。
OS
取名為「倆佰甲」,是因為一人耕種20甲地已足夠自給自足,而當有十位農夫攜手合作,便擁有了兩百甲的土地;此外,「倆佰」這兩個字都是人字旁,意味著有許多人一起參與。
標六:新農育成的推手 支持全方位發展
OS
目前,倆佰甲已經將田地提供給40位新農,並成功吸引了數百位民眾加入,協助解決青年務農面臨的土地分配問題。
NS(我覺得比較特別,對我們都市人要進入農村
OS
她是來自台北的章品喬,由於受到倆佰甲的幫助,才得已在深溝找到屬於自己的田地。
Bite 倆佰甲新農平台農夫 章品喬
透過倆佰甲,然後認識這一群人,有了這樣子人跟人的熟識跟信任,讓我這種都市人,可以很放心地來到這邊。
NS敢生吃嗎?這個很甜喔
OS
農夫曾文昌神氣地展示出現採的玉米,剝開葉子,一粒粒金黃飽滿的玉米粒呈現在我們眼前,這就是深溝村農夫努力耕耘的有機蔬果。
OS
除此之外,倆佰甲還協助新農自創品牌,鼓勵深溝村的農夫和消費者直接交易,避免遭受到經銷商的剝削。
Bite 倆佰甲新農平台創辦人 楊文全
你看我媽媽幫我賣米啊說,啊這是我兒子種的米,沒用農藥對不對,那時候多高興啊。她說這輩子沒有賣過東西賣得這麼高興的啊。
標七:小村莊的守護者 孕育深溝村農業
OS
深溝村的美好並不是來自於風景,而是來自於那些默默守護這片土地的人們。正是因為這群人的存在,替這個小村莊注入了活力與生機。他們,就是深溝村最寶貴的資產。
採訪撰稿 吳晨榕、林東慧
攝影剪輯 吳晨榕、林東慧
音樂來源 YouTube無版權音樂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