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市創意文化園區 文創何處尋?
【記者徐佳宜/嘉義報導】
嘉義酒廠於民國八十九年不再營運後,經歷過許多變遷,自民國九十七年轉規劃為嘉義市創意文化園區,希望能夠保留傳統工藝美學,並以此打造創作者與消費者的交流平台,創意文化工作者積極參與,但前來觀賞的民眾並不多,讓空蕩的酒廠更顯冷清。
全臺有5座創意園區,但是在創意工作者的眼中,嘉義園區的地理位置是最棒的,因為地點就位在嘉義火車站附近,但卻因為執行上的瑕疵,造成大部分的民眾並不清楚園區的活動。
談到在園區擺攤的問題時,嘉義市創意市集文化藝術協進會的理事小芳露出無奈的表情,她表示,並不是活動本身無法吸引人潮,而是宣傳上有些問題,詢問過參加活動的民眾,他們皆表示路過此處才知道這裡有活動,更有協會的工作者表示「聞酒廠色變」,此種活動對於創意文化工作者來說是很好的曝光機會,但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情況,也讓工作者們感到憂慮。
創意園區的參觀民眾並不多,顯得園區相當冷清。
記者徐佳宜/攝影
民國九十七年剛開始園區規劃時,據協會的顧問鍾岳峻形容,幾乎沒有什麼人來參觀,但他們幾個創意工作者還是來此處設展,堅持到底直到人潮開始進入,他說:「剛開始沒有人的時候,撐,就是一直幫他們撐,直到他們(園方)把人叫進來為止。」但是兩年來卻沒有什麼太大的進展,而且發展過程與規定的不透明,侵害到他們的權利,叫他們不知如何是好,也讓他們感到很灰心。鍾岳峻認為,要發展創意文化不只是硬體的設置,他說:「人是最重要的,沒有人來展覽,沒有人來活動,沒有搭配的措施,那這些硬體也是沒用的。」藝術不是高高在上的,最重要的是能夠與人互動。
園區的經理董育奇說明,嘉義酒廠民國八十九年移至民雄地區,民國九十二年由國有財產變更為隸屬於文建會的歷史建築,目前正一步一步地進行古蹟修復再利用以及園區的規劃,目前還處於草創初期,未來規模會逐漸完備。園區的志工蔡淑敏表示,平日來觀展的民眾並不多,但在園區外圍的圍牆拆除後,能見度變高,所以漸漸地有民眾發現原來這裡還有一個可以觀賞藝術的地方,人潮因此開始慢慢地增加。
針對宣傳,園區助理吳豐志表示,園區活動主要以嘉義市文化中心為據點廣發文宣品,也利用夾報廣告及廣播來進行宣傳。雖然園區在發展的過程以及創意市集的規劃上曾面臨瓶頸,但是經過逐步地溝通與協調,向創意工作者說明未來的願景藍圖後,希望能夠達到共同創造雙贏的局面。他認為,今年十月鐵皮圍牆拆除後,園區不再像處工程用地,市民經過此處時能夠駐足參觀,讓嘉義市民像往來於公園一樣地習慣這座園區,融入生活當中,是未來的目標。
嘉義市文化局近幾年開始開拓創意產業,透過酒廠遺址的再利用,讓創意文化工作者有個發揮的地方,如此美意卻無法達到成效,讓創意工作者感到惋惜。除了文化中心外,創意文化園區是嘉義市第二個藝術據點,如果能夠妥善的規劃,勢必能夠將文創產業、文化素養更推進一大步。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