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福州“三坊七巷”的閩台淵源

2023/10/03 14:38
8,652次瀏覽 ・ 1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本報訊)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達夫在《閩遊日記》中道:“走過宮巷,見毗連的大宅,均是鐘鳴鼎食之家…兩旁的進士之匾額,多如市上招牌,大約也是風水好的緣故。”驚異的是,這片土地的人文底蘊殊深,名士如過江之鯽。故人舊夢,千年芳華。當你走在榕樹下,透過枝影,感受這座古城的流光溢彩,風起而行,風靜而安。那些曾逝去的風起雲湧,似乎又逐漸澎湃;那些模糊的身影,竟也愈發清晰。

照片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福州的故實(即有參考意義的舊事),大約亦從斯處開始。
都說“三坊七巷一條街,半部中國近代史”,僅是近一二百年間,從這裡走出來的聲名顯赫之人,便不勝枚舉。而由此散發出的枝葉,則若參天大樹,滋養著無數閩人為民族、為家國關切的赤子之心。如“虎門硝煙”的林則徐,“洋務運動”的沈葆楨,“維新變法”的林旭,“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林文、林覺民,“思想啟蒙”的嚴複,以及“新文化運動”的林紓、冰心,乃至於“同光體詩人”中的陳衍、何振岱、沈瑜慶、李宣龔等,或者是“帝師”陳寶琛、“晚清海軍總司令”薩鎮冰、“報界先驅”林白水、“三大才女”林徽因等,人傑地靈,實難以一一盡足,浮光掠影可知矣。
    此間的閩台淵源亦殊為深厚,堪稱兩岸同宗一脈的見證。如詩人陳衍的家旁是明代臺灣總兵甘國寶的舊居,船政大臣沈葆楨在同治十三年亦奉旨帶兵前往臺灣,英勇抗擊日本的侵略。寶島至今仍存沈葆楨所書“億載金城”遺跡。
而臺灣“板橋林家”的姻親,亦幾乎涵蓋了近代三坊七巷的所有世宦大族,與陳寶琛、王仁堪、林則徐、沈葆楨、嚴複等名門皆有聯姻。如“板橋林家”大房林爾康的夫人陳芷芳是陳寶琛之妹,育有子女五人。二子林熊祥娶舅父陳寶琛四女為妻,長女林慕安嫁給兩江總督沈葆楨之孫、貴州巡撫沈瑜慶之子沈成棟,二女林慕蘭則嫁給嚴複之子嚴琥。
“何堪更回首,墜作自由花”,閩人壯哉,榕城尤盛。“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林文、林覺民、陳與燊、陳更新、方聲洞等人又並稱“福建十傑”,在起義前,林文亦曾令陳與燊偕王孝總至“板橋林家”,以辦學為名,募款以充軍餉。其中,王孝總為王仁堪之子,陳與燊則是薩鎮冰的外甥。由此可見,處於時代的風口浪尖之際,三坊七巷的這些“仁人志士”與“板橋林家”亦因血緣、親緣以及兩岸一家的民族精神,緊密相連。此外,臺灣高中課程中亦選入林覺民感人涕淚之《與妻書》,顯然中華民族亙古以來“捨身救亡”的信念,亦同樣深烙在兩岸民眾心中。而林覺民妻子陳意映為陳寶琛侄孫女,林文其姐為沈葆楨兒媳,類此種種,亦是三坊七巷“閩台淵源”的極佳注腳。

 

照片

圖為林覺民妻子陳意映。(資料圖片)
    三坊七巷對於臺灣早期的文化教育事業亦是功不可沒。緣何三坊七巷能如此人文薈萃,當與榕城數千載的“惟有讀書高”的重教傳統有關,乃能始終篤定本心,素履可往。唐時大詩人韓昌黎曾譽言:“閩越有長才,秀民通文書,與上國齒”,即以榕城人文盛況媲美長安。宋理學家呂祖謙亦有詩:“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胞舊弟兄。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同樣感懷于此間之文風蔚然。康熙年間,施琅收復臺灣,清政府便設立各級儒學,此後歷任教職人員則多取自福建,尤以三坊七巷最為人所知。
    如臺灣彰化縣儒學教諭周長庚家住光祿坊,與林紓友善,飽有“經世致用”的學問,受其感化的臺灣學生亦以課業為重,其寓所一時間亦是各方名士紛至遝來,往來不絕。而彰化則成為閩台文化交流重要之所。亦或是鳳山縣儒學訓導葉夢苓,乾隆年間人士,曾居文儒坊,其在台期間廣施教義,鳳山文風因此大盛。其亦因為人忠勇,入祀忠烈祠。另有道光年間舉人劉家謀,居光祿坊,任臺灣府學訓導時“憐才愛士”;《閩都別記》作者董執誼之父董炳章家住南後街,任臺灣淡水廳儒學首任教諭,興辦學校,開啟民智;以及居住于黃巷的鼇峰書院山長陳壽祺所制定的學規為臺灣諸多書院所沿用,並奉為圭臬等,使得臺灣受福建“治學思想”影響深遠。

照片

及至於今,三坊七巷與臺灣的文化交流依舊密切。如三坊七巷時有傳統文化雅集,詩文唱和,臺灣同胞即使無法親至,亦遙寄心聲,共為同宗一脈,幸逢盛世而歌;閩水泱泱,十邑鄉親又同心築夢,紛紛以篆刻、書畫、影片等各類“新舊”形式,偕譜新篇章,代有傳承。如本月在福建省博物館開辦之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展,即有諸多臺灣篆刻作品參展,共敘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情結。而三坊七巷則有不少商家經營壽山石印材,為臺灣篆刻愛好者所鍾愛之載體。
 

照片

臺灣會館內的連心橋。
   所謂“以小見大,窺斑知豹”,僅數十公頃的三坊七巷作為榕城文化縮影,與臺灣淵源已是如此密不可分,更遑論八閩大地之廣袤。朗官巷內的天后宮,所供奉媽祖娘娘亦是臺灣善信男女子所信仰的海神,同佑兩岸。如今隨著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的進一步深化,感受一家親的溫暖。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