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作業】新北市議員選舉雖敗猶榮,王鐘銘堅定青年參議之路
大聲公記者賴慧玲/淡水報導
看似仍是北藍南綠情勢不變的五都選舉,確實有一股力量正在改變。它讓一個原本嫌惡政治的淡水青年,虛心領受8321位選民對改變的期待,立志走向用政治實踐環境正義之路。
第一次代表綠黨參選市議員即獲得該黨第一高票的王鐘銘,雖然未盡全功,但微笑依舊。回想自己如何從政治冷感到政治熱情,他比喻:就像小孩在糖果上吐口水來獨佔糖吃一樣,主流政黨也猛對政治吐口水、把政治弄髒,讓一般民眾嫌惡政治,就能霸佔政治權利。雖然他也怕髒,但唯有抵抗嫌惡感,跳出來跟大黨搶糖吃,才能扭轉不公平的權利資源分配。
根據他自身的觀察,資源分配的不均衡正是台灣環境問題的本質。例如少數的企業財團獨占公共資源與獲利,卻將成本外部化給廣大的民眾承擔;這不是愛不愛地球,而是資源分配的問題。因此,身為環境NGO的一員,走入政治雖非唯一之路,卻也就理所當然了。
儘管社會環境與政治制度對於貧窮青年參政並不友善,王鐘銘深深體會不美好的環境裡,青年仍有機會發聲;競選過程中草根經驗與知識的累積,以及陌生群眾的支持與鼓勵,都更堅定他將環境議題帶進公部門的決心。
能獲得8000多票、7.5%的支持,對沒有大型競選看板、宣傳車,只有來自募款與家人贊助共90多萬選舉基金的菜鳥參選人來說,「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分析選票來源,他認為一部份來自網路和路人之間的口耳相傳,另一部份則是直接「面試」他的群眾朋友。
與民眾接觸的過程中,他發現人們並非如想像中的冷漠。當他談重建「遊子避風港」的農村社會機能、帶領都市走出發展困境、重拾人對土地的情感歸屬時,不少民眾都深感共鳴,即使是八里、三芝的鄉下老農也都能輕易和他應和。還有不少民眾主動來電、寄信為他打氣拉票,出錢出力,讓他感受滿滿的正面能量。
特別來採訪開票現場的公民記者小尖兵便指出,王鐘銘這次的參選「把政見打進很多人的心裡」,「氣勢有出來」。他也賣力為王拉了幾票。
負責統籌這次競選文宣與行程設計的吳銘軒也表示,雖然投入選戰與先前他們推動社運的目標是一樣的,但政治所捲動的影響力與人數遠比社運來得強大。儘管落敗,他深信「社運參政對得不得了!」
而將環境意識與政治行動結合,不只具現於綠黨本身,也體現在王鐘銘的政見。「廚餘變現金」計畫,是他和推動「廚餘堆肥」而聞名的劉力學老師請益的結果;監督石門核一廠除役與在地農業復興的理念,則是與反核健將崔愫欣及農陣朋友交流的結晶。他主動與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開會討論人行道無障礙空間的施設,也將反淡北道路聯盟的訴求納入政見。而這些公民團體更成了助選的得力伙伴。
然而環運與政治之間如何拿捏分寸,不致衝突,還有待更多的磨和與實踐。蘇花改環評時王鐘銘主動在環保署前發起靜坐,曾遭部分環保人士質疑是爭取曝光率的政治手段。面對昔日同伴的不信任,他認為是過去環團被政治人物背叛的經驗所致,而他要以時間和行動來證明自己堅持的路不是虛言誑語。
落選後,除了下週一的腳踏車謝票行程,他開始思考要以什麼形式、身份生活下去,同時能繼續捲動8000多人支持的力量,持續推動他為故鄉描繪的願景;特別是以「環境服務津貼」取代休耕補助,讓老農夫想種田的真實渴望以及復育農地的當務之急能落實解決。
而不管是以綠黨身份持續向公部門倡議、協助綠黨進軍兩年後的立委選舉,或是積極遊說他黨候選人將這份理念帶進公部門,未來王鐘銘都不會從政治舞台中抽離。他打算用四年的時間深化政見的執行內涵與草根連結,讓更多鄉親與環團朋友可以信任他的政治成分,然後重返議員選舉的舞台。
五都大選剛剛落幕,王鐘銘的環境政治生涯正要開始衝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