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陶園」 體驗蔬食新感受
【記者郭蕙慈/中正大學報導】
每到用餐時刻,中正大學外的大吃市總是擠滿了人潮,在某個角落,有家店裝潢得古色古香,推開門,許多陶 製品映入眼簾,木製桌椅給人溫和的感覺,老闆娘劉睿正端著剛煮好的料理,親切地招呼客人。她笑著說:「開這間店,就是希望帶給顧客一種悠閒、放鬆的感 覺。」如同店名「陶花園」,劉睿希望來這用餐的客人,都能有種身在世外桃源的感覺。
「陶花園」是一家提供蔬食<註一>料理的餐廳,劉睿身兼老闆娘和廚師的身分,但她先前從事的工作卻與蔬食相左。劉睿於南華大學在職進修時,讀得是生死 學系,而她的工作為海鮮和肉品的批發商。她的同學裡有位是佛教的師傅,與他相處的過程中,她漸漸覺得批發商這工作,不是一個可以永久從事的正業,除了間接 造成殺生,在進貨、品質控管時,價錢較便宜的貨品,通常品質也不新鮮,販售出去對客人也愧疚。此外,劉睿認為吃肉只是想滿足口腹之慾,肉又比蔬菜更難消 化,容易在體內囤積,因此便開始改變飲食習慣。
劉睿總是帶著微笑,做著每一樣餐點。
記者郭蕙慈/攝影
剛開始還不適應無肉的生活,劉睿常常會感到飢餓,「我以前很愛吃肉,所以那時候晚上常餓得受不了,但是習慣之後,就覺得多吃蔬菜真的對身體有很大的幫 助。」雖然劉睿覺得蔬食對身體有益處,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她的看法,有些好友便因為觀念不同而減少聯絡,雙方逐漸疏離,但她並沒有為此感到難過,反而覺 得這都是人生的一個過程。
幾年前,劉睿在中正大學附近從事租屋工作,當時已是素食者的她,發現附近的素食店很少,素食者的選擇不多, 而且大多素食店菜色中的素肉<註二>,其實對身體並不好,因為素肉在製造過程中常經過油炸,吃多容易致癌,碰巧她看見有店面正在出租,劉睿為了讓想吃素的 人們有個健康的新選擇,便決定自行開店。剛開始營業時,劉睿與夫婿葉先生並不擅長蔬食料理,對於火候控制跟味道調配都還在摸索,技術的不熟練加上人手不 足,常導致顧客等待時間變長,或是味道的鹹淡遭客人挑剔。「早期跟客人沒有做好溝通協調,導致客人不是等不到餐點,就是我們餐點上錯,當時有位客人還破口 大罵,認為我們服務態度不佳。」劉睿無奈地說道。
由於許多事情仍在學習當中,發生狀況時常反應不及,但劉睿積極面對,努力改善,減少 失誤發生。當時也曾有鄰近店家建議使用調理包輔助料理,以改善出餐速度上的問題,但劉睿認為用新鮮天然的食材做菜,是她開店的初衷,即便要讓客人等待,她 還是堅持食材的品質才是最重要的。
開店至今,從單純想要提供素食者一個新的用餐環境,到現在推廣蔬食概念,將週一訂為無肉日,以折扣方式鼓勵民眾減少肉食,劉睿覺得自己正做著自己想做 的事情。「本來想說她要開店,那就支持她,沒想到自己也跟著一起奮鬥了。」身兼主廚和老闆的葉先生笑笑地說著。除了觀念的提倡,由於一般人對蔬食料理總有 刻板印象,認為口味較清淡,因此店內的每份餐點,都經過劉睿多次嘗試和改良,為的就是在讓客人吃得健康的原則上,也能讓客人可以吃得開心。「老闆娘是一個 樂於分享的人,又很重視顧客,總是擔心客人會吃不飽。」在陶花園當工讀生的趙梓伶表示。正因為這種積極的態度,剛開店時遭遇的難題,隨著技術的熟練,現在 也一一化解。「之前有位客人曾在開店初期時光臨,當時他覺得味道很淡,一年後,他第二次來這用餐,便覺得比以前好吃多了!」劉睿開心地說。
現今全球提倡環保概念,除了資源回收外,低碳蔬食的概念也是幫助地球的方法之一。因為師傅的引導,改變了劉睿,現在她也用著自己的方式,感染周遭的人們。
<註一>蔬食:素食基本上,禁五辛(大蒜、蔥、蕎頭、韭菜、洋蔥)及奶蛋,蔬食則包含這些。
<註二>素肉:多為豆類製成,在製造過程常經過油炸料理方式。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