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小成本大創意 短路電影節

2010/12/12 04:00
2,22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短路電影節」(Short Film Maniacs Festival) 一群短片瘋子的小機器實驗。由六個背景截然不同,個性卻都活潑又愛天馬行空的導演湊在一起,作品中帶有不少惡搞趣味與充滿想像力的內容,秉持「自由創作、自由想像、說有趣的故事」的精神,迸出了多元化的「短路電影節」,於北、中、南展開巡迴放映。


一群短片瘋子的小機器實驗,迸出短路電影節。(圖片來源:江映青提供)

【靜報記者 詹品柔/台中報導】「短路電影節」(Short Film Maniacs Festival) 一群短片瘋子的小機器實驗。由六個背景截然不同,個性卻都活潑又愛天馬行空的導演湊在一起,作品中帶有不少惡搞趣味與充滿想像力的內容,秉持「自由創作、自由想像、說有趣的故事」的精神,迸出了多元化的「短路電影節」,於北、中、南展開巡迴放映。

六個年齡、學習背景、思考邏輯大大不同的人,有大學生、應屆畢業生,也有已經出社會打滾幾年的;有中正傳播系、南藝紀錄所的學生,也有剛從美國唸完電影回台灣的,如此大相逕庭的成員是如何湊在一起的呢?短路電影節的策展人江映青表示,去年(2009年)經濟部有筆預算要搶救青年失業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提出了以拍攝手機短片為主的案子,並交由國內許多設有傳播相關科系的學校執行。透過中正大學傳播系的羅世宏主任、蔡崇隆老師和顏加松老師,把這些背景和年紀迥異的作者聚在一起。



年齡和背景迥異的策展群。(圖片來源:江映青提供)

「短路電影節」使用最簡單、最普通的器材進行拍攝,小DV、數位相機,甚至是手機,由於製作預算和人力有限,平均每部影片的成本都在兩、三千元左右。江映青說:「我們無法支付專業的演員及配樂酬勞,於是變成各個導演除了製作自己的作品之外,也要幫忙其他劇組客串演員、攝影師、場記等,或是幫忙寫劇本、張羅美術道具。影片的配樂也因沒有經費購買版權,就拜託中正大學吉他社的同學作曲,或是導演自己學習用電腦軟體製作音樂。有些時候的確是頗為克難的,但也讓大家有機會嘗試一些新東西,同時也更有團隊的向心力和默契。」

「短路電影節」的作品題材和形式幾乎完全不設限,團隊的成員會一起討論,以激發出更多的創意和火花。創作靈感來源大多來自「生活」,例如黃馨誼導演的《我是一個郵差》,劇情靈感就是從自己收郵差包裹的經驗,加上一些對現在電視劇類型的觀察,而產生的一系列非常有趣的作品。其他的參展作品有的拍家人、朋友、老師,也有偏向專題報導式的作品。



台北場座無虛席,台中場次也因人數爆滿而更換較大場地。(圖片來源:江映青提供) 每一場的映後座談都以有獎徵答來做開場。(圖片來源:江映青提供)



愛看電影的導演江映青,就讀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時,修了一堂「影視民族學」的課程,開始接觸到紀錄片,受到老師的鼓勵而嘗試自己拍片剪片,後來就以拍攝外婆的故事為入學作品,跨領域考進南藝音像紀錄所。江映青說:「民族學的背景對我後來學習紀錄片有相當大的幫助,例如拍攝前的田野準備工作,以及如何和被攝者溝通等等,對於人和事物的觀察、詮釋也會有更開闊但細微的角度。」

「短路電影節」台中場次於十二月九日於東海大學博雅書院舉行,共放映了《爸爸的老相機》、《小馬的美味廚房》、《這是哪部片》等十三部影片。從高中就開始接觸搖滾樂、重金屬音樂的江映青,作品《重金屬女孩》播放完後有映後座談。《重金屬女孩》描述的是兩位喜歡重金屬音樂的女生,大家普遍認為重金屬搖滾樂是男生喜歡的東西,女生聽這種音樂很奇怪,但她們對於這些音樂的熱愛和熱血程度也絕對不輸給男樂迷們,是一部從導演本身興趣出發的短片。

一群拿小機器講小故事的作者,一個沒什麼預算也沒什麼人手的小影展,十幾部風格迥異的短片,本著「沒錢但至少要讓它是件好玩的事」的精神,去證明器材不是問題、年齡不是距離,好故事才是王道。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