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大林農民的希望 稻米專業區

2010/12/21 23:22
2,849次瀏覽 ・ 1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劉盈瑞/嘉義報導】

  近期大林稻作專業區的申請進入最後階段,成立後大林稻農將不再受到鄰近糧商的剝削與市場波動的影響,然而實際執行上,仍須農民循序漸進地跟進。大林農會期望未來能整合當地稻農,帶給他們生活與經濟上更進一步的保障,也期望提升地方農業發展對外的競爭力。

  因為合適的氣候及土壤,大林為全台生產稻米台梗16號產量較豐盛的地區,然而大林附近負責台梗16號只有一家碾米廠,稻米價格易受到碾米廠的壟斷,趁 機壓低價格剝削農民,造成農民生計上的困難。大林農會推廣股簡順輝表示:現在農民像一盤散沙,很容易就被外面市場擊潰。傳統農民多為單一個體,無法有效率 地統籌資源,也沒有資金購買完善的設備,更容易受到市場與外來工廠及糧商的影響,而導致產銷上的困難,無法對外競爭。

照片

對於未來的稻作,大林農民抱持著無限的希望。

記者劉盈瑞/攝影

  成立專業區後, 稻米不再受市場波動或碾米廠的影響。大林農會將與碾米廠及農藥商合作,從稻苗到產售有一貫系統,不再需要受到外部商家的剝削。大林產的稻米曾降至每台斤7 元,但專業區成立後,由農會穩定價格,一律以每台斤9.5元收購,穩定稻米價格,讓農民能夠種得安心。江製堅身兼農夫及推廣專業區人員的雙重身分,扮演農 民與農會間的重要橋樑,他說:「希望專業區的成立可以替這裡的農民出一口氣,辛苦的農民應該得到相同的回饋。」農民在耕種收入上能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後,將使農民有更多參與其他公共事務的機會,也藉由穩固收入的方式,期望吸引年輕人口回鄉種田,而大林農會與鄰近的明華社區合作,結合社區特色將稻米包裝 後向外推銷,使在地特色與產業得以互利共生。

  在大林這是一項新嘗試,由大林農會主動發起,農民參與意願高,加入專業區的稻作面積從去 年的40公頃到現在已有70公頃。然而實際執行上,有別於傳統獨立耕種,農民仍無法完全適應,參與稻作農業區的農民黃先生說:「很期待啊,農會的補助在生 活上多少可以給我幫助,但是種田還是看天吃飯的行業,能幫助的還是有限。」農會目前只能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期望農民能進一步地支持,進而達到官民合作的理 想世界。

  大林農會期望未來能凝結當地農民的向心力,在國際化的市場裡,對外有競爭力,對內有凝聚力,使大林的稻作有一定的銷量及口 碑,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目前大林農會自創稻米品牌,希望利用自創品牌,先從社區出發到嘉義縣各地,做出品質與口碑後再向各縣推廣,期望以稻米為開頭, 帶動其他作物的加入,利用有系統地耕種與行銷,發展地方產業特色。除了在農業方面提高對外的競爭力,農會也期望更多稻農加入耕稻細作的行列,利用大林與生 俱來的氣候和土壤,達到最高的效益。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