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仙遊文廟

2024/03/10 15:51
3,439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仙遊文廟

位於莆田市仙遊縣鯉城內縣體育場北側(俗稱燕池埔)。

是福建省現存的四處縣級文廟之一。溯及唐宋,其前身即“清源縣學”(仙遊原名“清源”,唐天寶元年即公元742年改今名),始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原址在縣西(今城隍廟處);北宋鹹平五年(1002)遷建於縣南(即今址)。 

照片

 

仙遊文廟整體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7600平方米。中軸線上自南向北依次為綽楔門、泮池和泮橋、戟門、甬道和月台、大成殿、磚埕、崇聖祠。綽楔門又稱大成門,為仙遊文廟正門,門前的柱子均有白石雕龍。門內兩側均有清代磚雕,分別為「祥麟威鳳」和「神龍靈龜」圖案。綽楔門北側為泮池呈半月形,其上的泮橋為南北走向的平梁式石橋,配有石扶攔。泮池北側為戟門,頂部為懸山頂抬梁穿斗結構,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戟門西側為鄉賢祠,東側為名宦祠,均為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的穿斗式結構建築。戟門北側為甬道和月台,其東西兩側分別為東西廡。                                                甬道和月台北側為大成殿,是為仙遊文廟的主體建築。該殿頂部為重檐歇山頂,抬梁穿斗結構。整座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東西長約17米,南北長約16米。屋頂上有燕尾脊,脊上裝飾有五爪圓雕龍,正面重檐正中懸掛大成殿豎匾。殿門外各有兩對青石龍柱,每根柱子高4.5米,直徑0.6米。大殿內部中心為八方形重拱藻井。大殿由內而外一次懸掛有清代皇帝御書匾額的複製品,分別為清文宗題寫的「德齊壽載」、清仁宗題寫的「斯文在茲」、清高宗題寫的「與天地參」、清聖祖題寫的「萬世師表」和清世祖題寫的「生民未有」。崇聖祠位於大成殿北側,懸山頂穿斗式結構建築,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其東西兩側各有一座配殿,祠前西側為文昌閣,祠後側為藏書閣。此外,在大成殿東側建有明倫堂,是懸山頂穿斗式結構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與堂前露台、東西兩側迴廊、南側的儀門和儀門前的墨池組成了一個獨立的建築群。

照片

   

照片

仙遊文廟古樸精工、藝術薈萃,凝聚着仙遊人民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大成殿脊頂塑置雙龍戲珠,活靈活現;兩端脊頭“燕尾”翹天,氣勢非凡。擎殿石柱縷雕攀龍,狀若騰雲。殿中斗拱重重疊疊、形懸而實。天棚整體描龍繪鳳,華麗無比。典穹藻井狀呈八角,精美絕倫;御賜金龍高盤井頂,耀眼奪目。更有那孔子塑像立身台上,儒雅莊重、威而不猛、栩栩如生,為滿殿建工藝術注入了不朽的靈魂。

照片

  

照片

仙遊文廟所承載的傳統文化,長期薰陶着仙遊這塊神奇的土地。其倫理道德中的精華至今仍滲透在仙遊人民的生活中。特別是“崇文重教、好學上進”在仙遊已蔚成千年風氣。在此文化背景下,仙遊人才輩出,歷史上孕育過5位狀元、4伴宰相、11位尚書、28位侍郎、近700位進士。

照片

  

照片

屏息靜氣,邁進大門,眼前是一個大天井,兩旁榕柏蔥籠,花團錦族。正中有個露台,乃舊時祭孔「三獻」的場所,由大理石鋪砌。台下即丹墀,月台前方以浮雕龍陛連接通道,並直通戟門。浮雕的四周是洶湧的江涯海水,當中為嬌健的飛龍穿梭於流水行雲之間,頗有翻江倒海、直衝雲霄之氣勢,其離刻精巧細緻,刀法剛有力,工藝十分精湛,不愧為古代仙遊作石藝術中的傑作。這裡曾經是精英薈萃、青衿雲集的文化聖地。跨綽楔之門,臨泮水之池,屏息塵俗的喧囂,靜思 往日的輝煌,耳邊似乎還迴蕩著學子們 琅琅的書聲。

照片

 

莆田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