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不能當作職業?
(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藝術是一門非常主觀的學問。為了謀生,需要有人喜歡你的畫並為你的畫付費,重要的不是你畫得有多好,而是有多少人被你的畫所感動,困境或許在於,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找到被你的畫所感動並付錢給你的人。大陸知名畫家吳冠中曾說,畫畫這條路很難走,需要藝術天分和苦難的經歷,藝術更不是畫圖這麼簡單,美術也不能成為職業,沒有靈魂、沒有靈感的作品,畫得再好看,也不會成為歷經時間考驗的好作品。
職業畫家要忠於個人的願景,並專注於為自己設定的長期目標前進。(圖∕藝術家陳朝寶作品)
吳冠中表示,當今出現了太多所謂的藝術畫家,本以為是所謂的藝術,其實是對藝術的一種深入誤解。現在很多的畫能賣了,其實賣與不賣對於真正的畫家來講並沒有區別,只是在社會經濟之中存在一個虛假的價值體現而已,這與畫家無關,與本人無關,與社會有關。好像是畫家就能賺錢一樣,全世界那麼多的畫家,可是真的沒有看到哪一個國家可以養那麼多的畫家。
1989年香港春拍會中,吳冠中的彩墨畫《高昌遺址》,以約台幣617萬1000元成交。(圖翻拍自拍賣網站)
藝評家羅二松說,要成為單靠創作賣畫之職業藝術家真的很難,追求專業的藝術事業需要奉獻、努力和韌性,倘若要想在藝術界站穩腳跟,需要大量的嘗試和錯誤,假如忠於個人的願景並專注於為自己設定的長期目標,說不定就可以透過藝術創作獲得成功的職業生涯;只要基本功到位,就可以憑藉優質的畫作維生,透過向不同的藏家兜售畫作來從事全職工作。
羅二松指出,想當單一工作的畫家所面臨嚴峻之挑戰是,沒有足夠的資金維持生計,也沒有充分的時間做所有的事情,尤其是粉絲、擁護者不夠,得不到畫廊老闆關愛的眼神,找不到展覽場地,加上缺乏業務知識,長期孤獨而產生倦怠及沮喪。一名成功的畫家,是必須日夜匪懈地磨練繪畫的技能,最重要的一步是提高美學的素養,了解自己擅長什麼,並制定良好的工作體系。
吳冠中巨幅油畫《雪山圖》(局部)懸掛在北京貴賓樓正門入口處。(攝影∕記者鄭松維)
羅二松表示,兩岸改革開放之初,上個世紀八○年末期進出福建福州,就在新華書店看到販售吳冠中多本精美的畫冊,也目睹北京五星級飯店正門入口處兩層樓高的牆面懸掛著其巨幅油畫《雪山圖》,感受到他的作品必會在藝術市場上備受追捧;果不其然,1989年香港春拍會中,吳冠中1981年描繪新疆吐魯番城的彩墨畫《高昌遺址》,以約台幣617萬1000元成交,創下當時在世華人藝術家的最高拍賣紀錄!
追求專業的藝術事業需要奉獻、努力和韌性。(圖∕油畫家許宜家作品《腦力充電》)
羅二松強調,吳冠中對藝術不能當作職業說得在理,藝術真的是沒有職業劃分的,所謂定義出來的畫家,僅僅只是一種職業的稱謂而已,好的藝術作品是源於生活,而且藝術是不分職業的,所謂的畫家,根本不是學出來的,畫家是從苦難之中走出來的,吳冠中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是一種折騰的感覺,有一番讓才華變成藝術品的過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