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標不治本的二手煙政策有效嗎
某位藝人曾批評中正紀念堂砍樹為設置「吸菸區」,讓民眾吸紙菸的「二手煙」引發輿論熱議。支持者認為公共場所應全面禁菸,以減少民眾接觸被動吸菸,但也有公共人物貼文反駁吸菸者享有人權,政府將吸菸區移走同時須有配套措施,例如設置吸菸室,集中管理吸菸者,否則只會造成滿地菸蒂。
不過,紙菸的二手煙為何有害? 原因來自於菸草經燃燒後產生煙霧,含有上百種有毒化學物質和周圍的人造成了直接的影響,也已被認定是一級致癌物。國健署的調查顯示,雖然室內公共場所的二手煙暴露率降至4%,但室外公共場所的二手煙暴露率仍高達42.9%。這表明,儘管法律規定了禁菸場所,但許多吸菸者仍選擇在非禁菸場所吸菸,從而將二手煙的危害轉移到了其他地方。
筆者曾注意許多公園周圍水溝縫隙以及人行道上布滿菸蒂,不僅難以打掃,對排水系統與市容景觀造成相當程度的傷害,儘管一般可以確定的是大部分的吸菸者遵守法律,避免於在吸菸區之外的地方抽菸,但換個角度想,在缺乏吸菸室的情況下,吸菸者於戶外吸菸製造的二手煙仍會影響路人,治標不治本的紙菸二手煙控政策恐怕將持續影響民眾。
妥善規畫吸菸區及負壓吸菸室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這樣的設施不僅保障了吸菸者的權益,讓他們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享受吸菸的自由,同時也極大地減少了非吸菸者被動吸菸的風險。透過這種方式,我們能夠有效地維護全民的健康,並創造一個無二手煙害的公共環境。政府透過課徵菸捐菸稅,已經從吸菸者那裡收取了相應的費用,因此將這些稅收投入到紙菸二手煙防制措施中,不僅是合理的,更是對公共健康負責的做法。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