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所望?滿街亂跑的藝術大師之責任和義務
(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何謂大師?維基百科的註解:當官的,韓國高麗時期的官職名,相當於中國的太師,日本758年太政大臣官職名;出家人,對宗教的聖職者、心靈指導者的尊稱,天人師,佛陀的十號之一,中國、日本的朝廷對德高僧人所賜之稱號;行走江湖練武人士,對資深武術家的尊稱;古代的樂官,春秋時期官職名,掌管音樂的官員;現當代的專家,對某方面有高深學問者的尊稱。在西方社會特別是藝術界,古代大師係指西洋美術史上一群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從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阿爾布雷希特·杜勒到卡拉瓦喬、林布蘭和雅克路易大衛等。
林布蘭油畫《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圖翻拍自網路)
收藏家郭廷雄說,早期藝術市場上的大師和風格種類繁多,各個令人景仰,心生敬畏,但情況也並非如此,學術界所探討的是歷史上最有才華、聲名遠播的藝術家,這些大師的作品無論在史冊還是在聲譽上都經得起時間的考核與檢驗。通論上,大師這個術語也適用於受過全面培訓、當地藝術組織、行會獨立創作的工作者,實質的定義,涵蓋整個歐洲國家締造出傑出事跡的藝術家。
杜勒1498年油畫《自畫像 》,藏於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圖翻拍自網路)
然而,夢想成為大師的藝術工作者,試圖主宰職業生涯的飛黃騰達,往往陷入身不由己、無法自拔的泥潦中;萬不可因同溫層美言幾句,自認為可在社團中名列前茅,而妄自尊大。周遭被隨意暱稱的大師,只會讓自己顯露高傲的姿態,流失的情誼比得到的虛榮更多。諷刺的是,多數人為追求大師的封號,沒日沒夜地蹲在工作室裡埋首創作,表面上是為了養家糊口,實際卻忽略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不知不覺中,撕裂了家人的情感。
郭廷雄表示,藝術大師通常都不喜歡上班打卡,呆在朝九晚五的職場工作,討厭一成不變計畫日誌,厭倦制定惱人的時間表,他們的理想是追求自由,渴望繆斯隨時隨地相互親密對話;本來結構性策略並非藝術自由的敵人,真實的情形,是在完美系統上產出優質作品的秘訣。成功的藝術家,都是善於管理時間,既擁有蓬勃發展的事業,又保有令人稱羨、穩固的家庭生活。
卡拉瓦喬1601年油畫《伯多祿被倒釘十字架上》,藏於羅馬人民聖母聖殿切拉西小堂。(圖翻拍自網路)
藝評家羅二松說,坊間的怪異現象,是為數可觀愛好附庸風雅的藝術粉絲,勤於出席藝文活動,在沙龍的公開場合尋找名家身影,請求合照留做紀念,倘若這些名家日後發生事件時,就趕緊找出照片在「臉書」、「Line」上發文「蹭」一下,表示雙方「交情匪淺」!曾經揶揄一位大名鼎鼎的抽象畫家,有美女拿著與您的合照四處炫耀,真「豔福不淺」喔!不要再糗我啦!根本不認識對方,難道看不出是被纏著不放、勉為其難、無奈苦笑的聳聳表情面孔嗎?
2017年紐約秋拍場上,達文西作品《救世主》以約台幣136.5億元的天價成交。(圖翻拍自網路)
羅二松指出,能被封為「大師」真的很不容易,要承擔很多的責任和義務。無論身為一名美術教師、哲學理論家、高瞻遠矚者、歷史學家、娛樂界人士或務實主義者,在塑造社會文化方面肯定要發揮正面積極的作用,永不歇息地提供美感體驗。藝術品可激發鬥志,有教化、啟迪和幫助心理治療的特殊機能,對健康與和諧社會的運行是重要環節,被尊為藝術大師的人,必須時時嚴謹看待自己的作品,創造出傳世的名作,領銜藝壇繼續向前繁榮。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