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第一屆終身學習楷模~嘉義社大盧景春、陳素真、盧銘世獲獎
2011.01.17
盧景春先生,小時原為嘉義一處貧窮農村的小孩,家中7個兄弟姐妹僅靠雙親耕作維生,孩提時期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學費也要靠賒借才能籌得,但他自幼就深知教育對改善家境的重要而學習不輟,高職畢業後為改善家境旋即投入輪胎業行業,從商奮鬥30多年後且事業有成光榮退休,此時盧景春對學問的渴求竟因社區大學的成立,而讓他得以規劃終身學習,一圓讀書夢,目前為社區大學最高學分數(200學分)紀錄保持者。
89年起,盧景春以60歲年齡開始學電腦打字、上網及收尋資料、開始背英文單字、開始接觸攝影學、開始學習客家語…,其精神與毅力堪為學員楷模,尤其他在學期間熱心公益,3年的志工團長服務亦贏得總統親頒服務獎狀,更時常鼓勵社區大學的年輕同學見「賢」、見「老」思齊的求知態度。
陳素真女士自94年起即任職嘉義魚市場公司,歷任部門主管、秘書、代理總經理等職務,魚市場工作業務繁重,且為夜間上班,日夜顛倒,作息與一般人不同,想要終身學習,找機會進修,甚為不易。陳女士犧牲睡眠時間,把握進修機會, 除了在研究所進修之外,更參與了嘉義市社區大學開設的「認識台灣行道樹」、「氣象與生活」、「老樹調查」等課程充實自己,實為終身學習的典範。
盧銘世先生,87年發起成立嘉義荒野保護協會,89年在嘉義地區種下2000棵樹, 同時也擔任嘉義市社區大學環境美學講師,他發起了許多有趣的環保結合生活美學的活動,活動經費不足就利用拍賣匯集資本,人手不夠就帶著社大的學生出馬,再把社區中的阿公阿媽弟弟妹妹一起找來幫忙,十年來一步一腳印幫嘉義許多小社區改頭換面,種下小樹苗 ,留下生態池,設置美感角落,讓住在社區的人們能在綠意和藝術的薰陶中,喜歡環境-進而保護環境。
嘉義市社大校長賴萬鎮表示,學習是種習慣一旦養成就會不斷向前持續,也導致個人生涯有新事物、嶄新收穫而不斷成長,社大三位師生能獲獎不只因自身的努力不懈,同時也代表政府在終身教育體系社區大學區塊的用心已綻放一朵朵質樸的花,更期待來日這滿園的花朵終將成為豐盛纍纍的果實,讓全民都能加入終身學習,成就國家未來無盡的發展。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