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消失的菸田 林北菸業求轉型

2011/03/09 10:27
4,74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劉沛潔、林俊孝/雲林報導】

  雲林縣林內鄉林北社區,有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與氣候加持,自古便是農業重鎮,社區內隨處可見的菸樓,皆蘊藏著歷史悠久的客家菸業文化(詳見影音)品質優良的台灣菸葉,曾經在國際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自從2002年台灣加入WTO之後,專門收購菸葉的菸酒公賣局改制,並大量進口價格低廉的外國菸,使得國內菸業盛況不再(圖表一),更衝擊了林北社區菸農的生計。

  林北村是雲林縣最重要的菸葉產地,除了一年2穫的水稻外,間作的菸葉是他們最為重要的收入來源(圖表二)。然而近年來隨著外國菸大量地進口,菸酒公司開始以「生產過剩」為由,大幅縮減菸田的栽種面積,而菸農繳菸之後所剩下的菸葉,只能作為經濟價值較低的農藥或肥料。當地菸農葉紋玲感慨地說:「家裡的菸田已經從10甲地縮減成2甲,政府收回菸田所給的補助也只能算是老農的退休金,受惠不到菸農的下一代。」政府一句「開放菸酒進口」,敲碎了無數菸農的美夢,也扼殺了傳統產業的傳承,讓菸農對政府失去了信心。

 

照片

林北社區內的老舊菸樓已不堪使用,但居民仍細心保存。

記者林俊孝/攝影

  加入WTO之後,「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正式改制為「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從公營走向民營,並以「賺取利潤」為導向,開始一連串的「徵收」行動。前菸酒公賣局驗菸員黃東岳說:「雖然進口外國菸以降低成本,是菸酒公司考量的因素之一,但最主要還是政府對菸農的態度不友善。」沒有政府的支持當後盾,林北地區的菸農只能每年跟菸酒公司「打契約」,在限額收購的條件下繼續種菸,但約滿後能不能再繼續,卻是一個無解的問題。部分菸農因為栽種規模縮小,成本也相對提高,無奈者只能紛紛轉作,改種草莓、番茄等其他作物,使得綠油油的菸田美景逐漸消失。

 

  雖然林北地區的菸農在這場「保菸大戰」中處於弱勢,既得不到善意的回應,也等不到的改善的措施,但客家本色的精神卻意外地浮出檯面。雲林縣社區產業文化協會理事長黃秀雲說:「我們將菸樓改建成『林北卡好數位生活館』,陳列菸農的點點滴滴。」不願見到本土菸葉走向滅亡,黃秀雲以「一菸樓一主題;一聚落一空間」為目標,結合傳統文化與現有資源,打造在地特色(圖表三)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