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新生命 文創生活聚落
高樓大廈不停地被興建,老房子不斷地遭拆除,這彷彿就是現今城市的寫照,但對於文創工作者而言,老房子卻是跟城市的文化密不可分,就因如此,他們希望政府可以保留將被拆除的「長安新村」,於是發想了「1966文創生活聚落」這個計畫,希望能為老房子貢獻一些心力,也讓文創工作者可以聚集在一起做事,讓「長安新村」成為他們的平台。
【靜報記者 賴儀璟/台中報導】高樓大廈不停地被興建,老房子不斷地遭拆除,這彷彿就是現今城市的寫照,但對於文創工作者而言,老房子卻是跟城市的文化密不可分,就因如此,他們希望政府可以保留將被拆除的「長安新村」,於是發想了「1966文創生活聚落」這個計畫,希望能為老房子貢獻一些心力,也讓文創工作者可以聚集在一起做事,讓「長安新村」成為他們的平台。 「長安新村」位於台中市北屯區,原為當年省政府為公家機關的退休員工所建設的宿舍,在不同的時期分區建造,進而形成一個聚落。精省之後,居民陸續搬遷,留下的是建立在土地上,佇立至今已有四十五年之久的「長安新村」。在這城市的居民們或許對老房子的存在與否並不是那麼的在意,但在文創工作者的眼裡,老房子卻是他們的寶,默契咖啡的老闆陳致豪、逢甲大學兼任講師陳俊德、台灣老房子文化協會發起人游智維等人,今年三月初一起發想了「1966文創生活聚落」這個計畫案,為的就是希望將「長安新村」保留下來。陳致豪表示,目前參與進駐計畫的人還在邀約以及進行洽談。 |
計劃案當中所要保存的房子並不是「長安新村」的全部宿舍,而是選擇了在1966年所建造的兩個完整的區域來做活化。陳致豪說:「因為我們沒有經驗,要把一整個區域快速地做起來對我們來講比較困難,如果可以讓我們試辦,說不定做起來之後,那麼其他的也可以照這個架構下去做。」 計劃案以這個地區原本宿舍的功能做基礎,進而發展成一個文化聚落,只是住在裡面的不再是那些退休的公務員,而是讓更多從事文創產業和與藝文相關的文創工作者進駐。陳致豪表示,台中地區的文創工作者很多,但都散佈在各地,做自己的事,感覺力量較為薄弱。陳致豪與此一計畫的參與者,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將大家聚集起來,可以互相幫忙跟分享,這也是規劃成聚落的原因。 |
「1966文創生活聚落」正透過相關的單位以及法律途徑,希望得到認同與支持,讓這個地方得以保留,然後再去發展,這個路程對一般人來講,走起來先得格外艱辛,陳致豪說:「這次的事件其實很急,有很多地方我們沒有經驗,也做得不夠好,我們覺得要是沒成功也沒關係,至少下次面對這樣的案子時,會知道如何處理。」 在這個城市當中,每天都有新的房子在建造,相對來講,也有許多老房子被毫不留戀的拆除。對這些文創工作者來說,一塊磚瓦、一片玻璃都是屬於某時代的文化記憶,一整區的老房子更是。陳致豪表示,如果老房子不斷被拆除,等於對某些世代的記憶也因此被抽離,他們認為老房子沒有一定要拆的理由,如果他的狀況良好,整理之後,還是有再利用的可能性。 |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