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反核遊行 學者、學生上街頭
【記者khuludchen台北報導】4月30日由環團串連學生、宗教、婦女等團體,共同發起「430微笑向陽 遠離核災」遊行,台北場擁進近1萬人上街頭。全程參與的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徐光蓉表示,曾有實驗結果顯示若核二廠發生災難,不到2分鐘便會擴及台北市。萬一發生核災,「逃都逃不掉」。另外,台大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陳榮銳認為,台灣從根本上就不該建立核電廠。
以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身分現身遊行隊伍的徐光蓉教授,已有20年反核資歷,她建議,政府應發展風力、太陽能和推廣地熱取代核能,其中在台灣發展風力最為可行。
「核電廠帶來的災變無法控制,台灣人口密集,尤其是台北不應有3座核電廠蓋在這」,遊行前晚也到台灣電力公司表示抗議的陳榮銳強調,萬一發生災變,台灣承受不起,也無法挽救,盼政府能改用綠色能源,如台灣產力極強的太陽能,盼政府鼓勵、推廣其他替代能源。
來自東部的「護台東‧反核廢聯盟」成員、台東大學學生黃仲任代表發言,盼「自己的垃圾自己清」,希望用電量大的地區顧及偏鄉,呼籲台電主動對蘭嶼人進行健康追蹤檢查與醫療補償,核一、核二、核三電廠除役,政府發展再生能源。阿美族守護聯盟成員、政大民族所李孟儒也希望政府能站在原住民立場,勿將核廢料放到原民生活的土地,資源和土地的分配應公正。
「我們不要核四、要3座核電廠除役」青年大隊負責人楊子頡,同時也是諾努客(No Nuke)行動團成員的他表示,青年大隊粗估有2千人加入遊行行列。
由台大穀雨社、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清華大學頭前溪社等大專院校學生組成的「台灣農村陣線」,關心農村的台大穀雨社社員傅偉哲表示,站在農村立場,盼政府朝開發替代能源努力,從產業結構思維多元化發展。
政治大學「樂山關注讀書團」成員陳思吟指出,我們就讀的北部學校,都在核電廠附近,政府雖強調大學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有個萬一)那我們該怎麼辦。來自花蓮的她質疑,用電量大的地區,憑什麼得讓用電量少的台東、花蓮和離島地區人民承擔核廢料風險。她問:「環境正義在哪裡?」遊行民眾也予以熱烈回應。「我們想要1個安全的家」,陳思吟盼更多青年站出來,為正在努力工作、無法出席者發聲。
現場更有教授號召學生上街頭,淡江大學未來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陳建甫,帶領「志工精神與社會服務」課堂約莫50名學生前來參與,手舉「Do Sia Gosoli」(達悟族語,反核能)海報,為達悟青年發聲,反對核廢料掩埋在當地。
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共46個團體、59個協力單位共同發起反核遊行,串連台灣北、中、南和東部民眾,將反核訴求在全台遍地開花。
台北場的遊行隊伍分成4大隊進行,除有視覺藝術家和穿上防護衣的志工手拿象徵再生能源的向日葵,高喊廢核訴求,吸引逾千名學生投入的青年廢核ROCK大隊,在搖滾加長卡車帶領下,拷秋勤、學生樂團也以反核主題音樂表達青年的廢核主張,要求世代能源正義。
「再生能源再犀利,核能發電回不去」,青年學子盼資訊不對稱的能源政策能夠透明化,要求政府給予安全家園保障。綠盟發言人崔愫欣表示,反核議題在台已有20、30年歷史,盼能擋下近日立法院進行的核四預算案,讓此行動成為下一波公民行動。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