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揭開監獄神秘面紗 嘉義舊監獄政文物展

2011/09/22 21:16
4,38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法務部矯正署為慶祝建國百年,嘉義舊監古蹟第一階段修復完工,特別於9月24日到10月14日上午9點到下午8點假嘉義市維新路140號嘉義舊監獄舉辦「建國百年 法務新象-獄政暨檢察文物特展」,搜羅來自全台各法務體系的文物,包括11大類,27項主題,以及3大專區,共計上千件難得一見的監獄文物即將在監獄古蹟中呈現給國人,揭開監獄的神秘面紗,並作為三年後即將開館的「獄政博物館」的試金石。

嘉義舊監獄是在1919年日治時期大正8年在嘉南平原上建造的第一棟監獄建築物,一直到1994年在鹿草鄉新建的監獄落成啟用後才正式退休不再運作;嘉義舊監除了是一座見證台灣獄政發展史的建築物之外,更是目前全世界僅存兩座賓夕凡尼亞式建築之一,它的特徵就是以獨居房為主,強調受刑人的單獨拘禁,阻止相互間接觸以避免犯罪知識的傳播,房舍配置為放射型,方便管理。

嘉義監獄典獄長陳進豐表示,當初日本人在設計獄所本體上除了展現獨特的監獄管理技術之外,也運用了日本傳統的匠師工法、並採用大量的台灣檜木打造而成。所以嘉義舊監的動線規劃、集中管理、防逃設施到採光度、通風性、防潮處理都十分完善。在嘉義舊監的智、仁、勇三條放射狀的監獄舍房除了由中央台的管理員一人監控三區之外,舍房各僅一條貫通的路線是直達收容人受教化的作業工場,動線順暢便捷,從智舍可以直達一、二工的作業工場,從仁舍可以通往第三、四作業工場,諸如此類。

陳進豐回想當初來到嘉義舊監的第一印象時表示:「放眼所見就是『一座荒蕪廢墟』,面對坍塌殘破的屋舍和雜草叢生的亂象,感覺有些無奈更十分惶恐;該如何在短短二年內完成修復近土地面積三公頃建坪5223.4平方公尺古蹟工程?如何恢復原貌不失真?如何順暢的與各不同單位進行溝通磨合?如何利用最拮据的經費完成最艱難的任務?在在都是問題也都是疑惑」。其中最艱難耗時的工程就是勇舍的屋頂部份;因為上方樑柱全部變形彎曲,屋脊整個傾斜,但是礙於古蹟修復,不能打掉重來,就必須一根根拉直抽換,調整扶正成直線,慢慢恢復原貌,其工程足足比預計完成時間多花了兩個月才完工。而其他建物有的檜木被白蟻蛀食,有的支撐點搖搖欲墜,問題也不少。所幸憑著工作團隊的能力和智慧,並加派了五組經驗豐富的匠師們日夜趕工,不但如期,還提前了兩個月完工。陳進豐說,更值得驕傲的是,嘉義舊監的古蹟修復,並沒有靠任何一位日本師傅,完全是由台灣經驗豐富並且對於日本工法十分了解的老匠師,從製圖、討論、施工,一磚一木雕琢而成,如今看到舊監風華再現,千件文物一一入展,想來一路歷程五味雜陳,但也深覺感動。

在這次特展當中,除了上千件難得一見的獄政文物之外,還有一座從未曝光過的警總時期的壓縮舍房,對於需要嚴格管訓的收容人,進入窄小不到一坪的舍房後,舍頂會逐漸向下壓縮,擠壓到收容人只能在平躺或蹲下在舍房內動彈不得,以達到管訓效果。另外還有第一工場的監獄建築工法以及台灣各地區監獄的模型、第二工場中從日治時代到現今的珍貴文獻,民眾可以與多媒體翻翻書互動,從投影中看到具有66年歷史的嘉義舊監的日本人交接清冊、第三工場內有腳底板皮帶鞭、15公斤腳鐐、昭和十七年的電影放映機等戒護及教化、作業類的文物,第四工場的檢察文物有死刑犯專區、偵查庭、法警台等,民眾不但可以駐足觀賞,還可以親自體驗當法官的滋味。另外還有婦育館、病舍、調查科、智仁勇舍房..等各區域都還原的監獄場景,讓民眾可以自由拍照、郵寄明信片、穿戴手銬腳鐐做另類體驗。

在動態活動方面,每逢週六、日,主辦單位也特別安排了入監拘禁流程體驗,從按奈指紋、拍照、入監拘禁,讓民眾完整的體驗坐牢滋味、也可以擔任一日典獄長穿上制服耍耍威風、變成監獄管理員到貓道進行空中巡邏、還有精采的互動遊戲和表演節目。而當民眾飽覽監獄文物、體驗活動之餘,也別忘了可以憑主辦單位發送的集章券,集滿7個遊戲戳章就可以兌換精美小贈品。

陳進豐也特別強調,希望民眾來到嘉義舊監獄不僅僅是走進百年監獄古蹟的時光隧道,博覽獄政文物的經典,更能夠發自內心去深刻體驗監獄文化的獨特性,改變以往對於監獄「黑牢」以及「報復主義」的恐怖印象,也從獄政透明化的制度變革中看到台灣對於法治教育、獄政革新的努力精神。

圖說:嘉義舊監獄舉辦建國百年 法務新象-獄政暨檢察文物特展。
圖說:嘉義舊監以智、仁、勇三條放射狀的舍房規劃。
圖說:獨居房強調受刑人的單獨拘禁。
圖說:典獄長陳進豐介紹警總時期的壓縮舍房。
圖說:日據時期的罪犯收容清冊。
圖說:日據時期鞭打犯人腳底板的刑具。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