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待客與作客之道--鴻雁的預知死亡記事
白天的鴻雁多半在休息。
鴻雁,是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中列名易受脅物種,在2008年之前,更數度評估為瀕臨滅絕物種,受到國際公約的保護。那隻生病的鴻雁,在抵台第十天還是離世了。我在想:貢寮山上的阿伯平常不懂什麼鳥學問,卻只用稻草人點著夜燈的溫和手段,嚇阻小水鴨到剛插秧的田裡玩耍;具有知識與經驗的野鳥觀察或攝影同好們,在這次事件後,也會想起候鳥抵達這驛站時需要的脆弱,以及我們共同的責任吧?!
秋天,開始進行下游田寮洋的鳥類調查,不久,就來了早到的稀客—3隻鴻雁。這離群的鴻雁來的特別早,不知是北方季節的不尋常?或是環境有什麼我們不清楚的變化?但這南下旅途打尖的第一個驛站,再生稻還未熟,因而沒有大餐來補給體力。
田寮洋位於雙溪下游的洪泛平原,向來是候鳥南來北往的重要補給基地,近年來迷鳥丹頂鶴曾滯留於此,讓更多人知道了這裡的特殊。尤其從東北角進來的鳥群,總急切著想要登陸在這越過茫茫大海的第一處寬廣平原,休息個幾天,補充長途飛行早已消耗大半的脂肪,再繼續向南爬升飛越山脈、或再度繞向暫時無法覓食與休息的未知海洋,才能抵達下一個休息站。
想像搭著使用燃油的飛機,從西伯利亞飛到台灣,對人類而言都已相當疲累,鋼鐵之軀的飛機飛這一趟,也還有相當的風險,很難想像小小的鳥兒,究竟如何完成這壯舉?我們曾在研究中碰過水鳥抵達台灣,經過兩週在濕地的休息覓食補充體力,準備前往下一站前,體重竟增加了一倍,對於旅途的凶險,從胸骨嶙峋變得胸有成竹。其實,一起遷移的同行中往往有相當數量的個體,在旅途當中遭遇不測,除了常態性的個體狀況差異、天敵的捕捉等原因,還有難以預期的惡劣天氣形態:2007年灰面鵟鷹主團隊遇上秋颱,掃落了大約1/3的鷹,聽說漁民也目擊了殉難的遺體漂流在海上,這還是少有因為有研究而能深入瞭解遷移辛酸的種類。
候鳥面臨的更多不可預期,還來自越來越多休息站或度冬地消失了,這是烙印在腦中的飛航圖所無法即時修改的錯愕!還好,抵台第一站的貢寮田寮洋,在去年被徵地開發的的危機下保住了。然而,上週來到田寮洋的鴻雁卻仍無法充分的休息...
原本休息中的鴻雁,會因為干擾而警戒移動。
3隻鴻雁當中有1隻,從觀察中即可發現身體狀況不佳,其他2隻同伴很夠義氣,覓食之後還是回來陪伴漸漸不太飛行的牠。在沒有很充足食物的條件下,更需要休息以貯存體力。然而,卻有少數攝影者不耐等待,或覺得距離太遠,有的直接深入農民的田埂來接近鴻雁,有的以喧鬧或扔擲石頭的方式想迫使鴻雁變換姿勢。農夫也無端受害:田埂常被大批人踩平,而唯一的農路在迷鳥抵達本地時,總被慕鳥而來的車輛堵住;農夫們說:「一天兩天還好,連續一星期就受不了了,尤其明明看到我們過不去了有時還沒有人要移車,很生氣,是他們該配合本地人怎麼會顛倒來叫我們配合他們?!」
如果大家都走進田埂,野鳥有被包圍的壓力。
如果都停留在步道上,野鳥可以有安全距離。
田寮洋的賞鳥動線曾經很單純,因此賞鳥活動與農友、野鳥,彼此之間互相尊重,這是這個重要的候鳥驛站可以繼續營運的關鍵平衡!一旦平衡打破,受害最重的終將是無辜的野鳥們。已經有阿伯半開玩笑抱怨:「再繼續下去,乾脆鞭炮放一放把鳥趕走。」
這個爭議中,我們可能都用自己的尺來衡量是否造成干擾,卻忽略了是否干擾不是我們可以決定,而是由被干擾的人或鳥來判斷;先留點餘地聽聽農人的心聲,也想想科學上早有對野生動物觀察倫理的提醒。遷移中的鳥兒有幸保有這休耕的濕地得與農業共生,甚至有阿伯擔心野貓野狗攻擊,而特別為鳥放水巡水。這時我們該慶幸,長期大家累積的的調查與觀察,讓更多人理解了田寮洋及其他類似濕地的重要生態價值,而使我們能繼續共同擁有這可以共生的農業濕地。當我們曾因為理解了候鳥需要這特別地理位置的濕地,而願意站出來聲援田寮洋的現況維持;當更多人瞭解了也在乎了洪水需要足夠的行水區,而得以從政策抵觸面保住田寮洋的半自然狀態。現在,我們能否一起:
----因為每隻鳥可能需要的不同安全距離,而安靜、小心、節制?這是我們的「待客之道」!
----因為尊重居民應該享有生活秩序不受傷害的權利,而不輕易踏入私有農地、甚至謙虛地接受倘若自己不小心造成困擾時農夫的抱怨?這是我們的「作客之道」!
有限制,才有共享的可能。這是自然生態演化成今的原理,也是人類社會秩序維持的根本。玉山很美,但我們不會因為要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登上玉山,就開一條公路。因為這個願望的達成,會破壞玉山及所有因此存在的土地功能、及其所以造就的氣候與生態;也減損了原本登山過程中的整體享受與痛苦,那些登山活動之所以特別之處。觀鳥、拍鳥也是,那長期守候摒息等待、那百尋不遇後的驚鴻一瞥、鳥兒自在地活動渾然不覺我們的存在,開心地發現我們可以共存與這時空的和諧,都是賞鳥活動特別而迷人之處。
貢寮區公所此次相當重視候鳥的保護,也重視里長及農戶的反映,希望能規劃明確告知的動線管理,讓野鳥、農戶、賞鳥人都有合理的空間使用。其實,田寮洋已有沿水圳的環狀鋪面步道,途經賞鳥精華區,容易觀察也留給鳥足夠的安全距離,是賞鳥入門的好去處。許多人駐足觀察全區的鐵道橋下的農路,距離行車的柏油鄉道也只有大約兩百多公尺。我們呼籲,共同遵守在步道上移動的原則,進入鐵道橋區盡量將車輛停在外面,步行進入,把通道空間還給居民及農人,也讓更多觀察活動者可以在橋下休息。
至於那隻病弱的鴻雁,在抵台第十天消失了;還活著的2隻,有1隻右眼可能已失明。此時的田寮洋,對牠們及其他候鳥而言,是重要的療養場所。我想,在醫院,走廊上禁止喧嘩、不隨便闖入病房,應該是我們可以同理的悲憫良善。更何況,在這次事件主角的鴻雁,是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中列名易受脅物種(Vulnerable),在2008年之前,更數度評估為瀕臨滅絕物種(Endangered),受到國際公約的保護。
貢寮山上的阿伯平常不懂什麼鳥學問,卻只用稻草人點著夜燈的溫和手段,嚇阻小水鴨到剛插秧的田裡玩耍;具有知識與經驗的野鳥觀察或攝影同好們,在這次事件後,也會想起生態的脆弱以及我們共同肩負的責任吧?!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