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城市行動藝術節 創作紀錄台北歷史

2007/12/11 09:23
3,24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第五屆城市行動藝術節十六日開跑,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牛俊強作品《明信片POSTCCARD》。

照片

圖片來源 : 彭珮汝攝

【記者顏利真報導】隨時空推移,歷史使城市面貌人事全非。十六日晚上,在活古蹟建國啤酒廠,新銳與學生藝術家在第五屆城市行動藝術節,將城市寓言透過河童、租屋廣告和酒瓶「現」給你知!

本屆城市藝術節活動分成動態音樂表演和靜態展二大部分,靜態展有二位學生藝術家邀展作品。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所學生朱柏穎的作品《尋找一條河》,在七分鐘的錄像作品中,由穿梭台北街頭的河童代替大大小小的台北市民,找尋搭蓋在快速道路下、堤防外的河流。朱柏穎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成長過程短短的廿年內,看著都市發展下的人流、車流繼續紀錄台北。

朱柏穎說,河川串連市民生活的功能被城市現代化取代後,人與人間距離漸趨冷漠。拍攝過程中,河童突兀的裝扮沒引起太多路人關注便可見一斑。他指出,河童一方面具有搗蛋的河川精靈形象,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在城市歷史洪流中迷路的台北市民,河童最後是否能找到出口,朱柏穎希望觀眾用自身經驗想像。

另一作品為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所學生牛俊強所作。他說:「城市需要一張漂亮的明信片。」為呼應主題,作品《明信片》截取六張隱沒在城市建物中的建案廣告的照片,如「西班牙」、「摩洛哥」等,在作品下方另加上建案當國語言的歡迎光臨,試圖表現異國氛圍符號在新建案上應用的弔詭。他說,很開心觀眾能走進他所打造的氛圍,引發共鳴且會心一笑。

開幕式上另有結合音像與錄像的表演《飆動藝聲》,連續二個星期的周末,讓充滿未來感的表演說出城市寓言。觀眾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學生馬維元認為,台北本身沒有準確的文化座標,藝術節能帶出符號的閱讀,並再次反思台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輔仁大學法語所學生徐詠暄則表示,很開心能在與藝術作品的互動中又再次創造台北歷史。

策展人蕭淑文指出,華山文化園區、建國啤酒廠與松山菸廠皆是日據時代所建的菸酒工廠,當時因水資源與運輸需要,延著?公圳和鐵路而建,數十載過後,這條生產線上的河道與鐵路已紛紛成為商區、住宅區,目前也只剩建國啤酒廠仍持續運作,這樣歷史情感與時空情境的推移,讓她在策展過程中,非常重視舉辦地點。

蕭淑文說,藝術推廣並非一蹴可幾,文化與歷史也不是三言兩語便能交代完畢。城市行動藝術節舉辦五年以來,有越來越多的市民與學生參與,見證藝術從無到有需要長時間的發酵和薰陶。而對於未來,蕭淑文不期待城市藝術節成為大規模活動,能持續目前的累積便已足夠。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