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持續定點頭痛、痰帶血絲 恐是鼻咽癌初兆

2011/12/05 18:25
2,42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照片

(記者劉蔚龍/嘉義市報導)居住在嘉義的小詩(化名)今年才剛滿20歲,持續鼻塞、耳鳴好一陣子,她當做只是小感冒而不以為意,直到發現半年來體重驟降 10公斤、脖子日漸腫大,甚至經常流鼻血。驚覺有異的小詩,在父母的陪伴下到嘉義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求診,經醫師黃威雄檢查後,在小詩的鼻咽部位發現一顆 7.2公分* 5.4公分大的惡性腫瘤,整個鼻咽部位幾乎被這顆腫瘤塞滿,緊急轉介至放射腫瘤科,確診為第四期鼻咽癌,須接受俗稱電療的放射線治療。放射腫瘤科吳思遠醫師運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治療兩個月後,不但惡性腫瘤完全消失,小詩也沒有口乾舌燥、口腔破洞的不適感,讓花樣年華的她,一掃癌症的陰霾,再次擁抱自己的美麗人生。

  嘉義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威雄發現,早期鼻咽癌的症狀除了脖子異常腫塊之外,中耳積水也是不可忽略的症狀,成人發生中耳積水有6%~7%的機率被確診為鼻腔癌。若鼻咽癌因此而能「早期發現」,可以讓腫瘤治療及預後效果更佳。

放射腫瘤科吳思遠醫師指出,幫助小詩消除腫瘤的最大功臣為「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近年來,鼻咽癌的放射治療有了很大的進展,所謂的強度調控,即是治療醫師以人體能接受的總劑量,並依照病灶及腫瘤位置,彈性分配放射線的區域劑量,在重要病灶上規劃最高劑量,相對的,其他「無辜」區域則設計最低劑量,在不超過人體負荷總劑量的情況下,有效殺死癌細胞,同時,也能將「傷及無辜」的機會降至最低。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最大的好處,就是大大提升控制局部復發率,同時,降低放射線治療後的急性黏膜炎及放射線皮膚炎等副作用的發生率,嘉義基督教醫院 放射腫瘤科 吳思遠醫師指出,而這都歸功於IMRT能局部加強劑量,對於遠端組織或重要器官的破壞較少,因此,不但局部復發率降低,耳聾、視力衰退等併發症的發生率均控制在1%以下。

圖說:吳思遠醫師表示,當放射線治療進入強度調控時代後,不但可依照病灶彈性調整放射線劑量,降低“傷及無辜”的機率。

圖說:為放射線治療師為接受治療的患者放置頭頸部固定模具,以免治療中因患者躁動需重新定位。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