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診所爭取健保給付 病人權益受損

2012/01/03 12:20
10,977次瀏覽 ・ 1次分享 ・ 4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陳家宜/嘉義民雄報導】

  許多人因車禍、運動傷害,需要多次就醫,但有時會面臨診所不合理的要求,一名中正大學同學就曾在就醫時,被診所要求以登記取代掛號,隔月再來補齊刷健保卡的次數。對此診所回應,審核制度迫使他們須有應對方法,否則申請不到健保給付。但健保局表示,診所限制病患掛號是違反法令的,民眾有權拒絕或向健保局申訴。

  中正大學運動競技學系三年級許雅茹,曾因運動傷害須每天到嘉義縣民雄鄉某診所看診,第九次就醫時,診所要求她改為登記掛號,隔月再來補齊刷健保卡的次數,每次刷卡還不能間隔超過三天。許雅茹曾因放假回家,忘記到診所補刷卡,而遭診所每天兩通電話催促。對此,她與母親保持質疑的態度,但診所方面沒人解釋清楚。

  一般上,外科病患回診率較高,然而民雄地區幾間專看外科的診所,卻有「看診次數多就不能使用健保卡」的不成文規定,限定病患在同月份只能使用一定次數的健保卡,否則可能改為登記補卡,或請病患轉看別間診所,有時甚至要求病患自費。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四年級張智豪曾在雲林某診所因就醫次數較多,被診所要求「不要再來了」。對此他表示,診所為了申請健保幾付而拒絕看診,令他感到很不舒服,「我們都有繳錢,就應該有使用健保的權利。」張智豪說。

  面對病患的種種質疑,民雄某診所負責人張先生表示,健保幾付許多規定是不為人知的,例如病患同月份就醫次數太多,一經健保局審查,就會發生診所拿不到健保幾付、甚至被罰款的狀況。然而,許多病患的傷勢需要天天就診,並非診所刻意拉長治療過程。為了讓病患能繼續就醫,也讓診所能申請到幾付,才會衍生出各種掛號方式。張先生說:「我們診所也不是慈善機構,也是需要收入才能生存。」

照片

診所出示審查單據,表示病患同月份掛號太多次會被要求改善。記者陳家宜/攝影

 

  對於許雅茹同學的案例,健保局醫療管理科科員鍾小姐表示,健保法令並沒有限制病患的就診次數,除非是一年掛號三、四百次的病患,為了避免其濫用健保資源,才會指定病患到同一間醫療機構集中治療。此外,健保局對國內醫院、診所採異樣管理<註一>,只抽審病患就醫紀錄過多的醫療機構,若審查不合格才會核刪費用,「審查制度是為了避免浪費醫療資源,如此才能把關其他民眾的醫療品質!」鍾小姐說。

  診所要求補刷卡或自費都是違反健保局規定的,只要有就醫需求,國人都有權利使用健保卡。若面臨診所不合理的規定,病患有權要求當次刷健保卡,或向健保局醫療管理科申訴,健保局將對有關診所進行審查,若發現違規,則會對診所進行懲處,並替病患爭取回掛號費以外的自付金額。

<註一>異樣管理:即只針對表現異常的部分加以管制。以健保局為例,健保局只會抽審病患就診次數異常的醫療機構,對沒有異常狀況的診所就不會進行審查。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Lijen (未驗證) ・ 2012/01/04 10:32

典型健保局兩面手法;一方面對民眾說"我們沒有限制你們",另一方面用審查方式來限制醫生醫療行為。
在台灣的現在醫療生態下,醫生是"沒有權利拒絕病人就醫"。請問健保局說"審查是避免醫療浪費",那麼醫生在病患上門時候,是要告訴病人"你這個不用來看,你來看病是浪費醫療,回家休息就好"??
很顯然-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四年級張智豪同學-就認為醫生不應該拒絕他就醫。

Faint (未驗證) ・ 2012/01/04 21:42

就醫7次就要搞小動作來修理醫師...劣!

標題應改為:「健保局不當限制就醫次數 害病人權益受損」

Lijen (未驗證) ・ 2012/01/05 13:51

換個角度想,如果不會被"嚴加審查"和"不合理刪除",診所醫師會用這樣方式拒絕病人就醫,自討苦吃嗎?
在一般商家,有客人上門就有收入,理當是越多越好。為什麼診所看診醫師卻得要把病人推掉?這當然是害怕健保局在背後搞小動作啊!!
"把生意推掉"和"冒著被投訴的風險"也要拒絕病人繼續掛號看診,就是因為背後的健保局審查太過可怕了。

balance (未驗證) ・ 2012/01/06 12:16

新聞的本身處理得蠻平衡,是一篇標準的有三造說法的「報導」。

個人雖然認為健保制度和健保局的改進空間還很大,但是在這一事件上,卻不可歸予主要責任。

據瞭解健保局的審查,是由基層醫療機構(就是診所)及教學醫院推派,人數眾多;審查時也是就專業獨立行使審查職權,健保局並沒有干預的權力。

「搞小動作」的說法,在這一事件上不正確。

現在由於健保經費不足,所有的診所等基層醫療機構有一定的「總額」限制(也就是「全部診所」在「全部的健保醫療資源」中有一定的支用上限),「基層醫療組織」(類似一個公會),對每一家診所的診療次數就非常在意(比健保局在意多多)。
「如果」每一家診所都無限制的「希望顧客多上門、多刷健保卡」,而且也有本事逃過「資深醫師及教授級醫師」的法眼,接下來就會使其他「相對規矩」的診所「吃虧」(因為總額之下,有辦法的診所多吃了幾口,規矩老實的診所可以向健保局申領的費用變少了),

「基層診所組織」「自己立下內部組織規定」限制病人就診次數,才是造成許同學被拒絕的最可能原因。(幾乎沒有個別診所,敢對抗基層醫療組織的;大家都是命運共同體)

健保局人員答得沒錯,她們只對一年超過2、3百次就診紀錄者才會「加強審查」,許同學的情形,在健保局的電腦篩檢裡面,可能還是歸類為「正常就診」。

牙科醫療也有相同的情形,值得對健保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記者作個專題。

診所,當然不會笨到告訴大家(尤其是病人)這一層,當然全部推給健保局最省事,也最能同仇敵愾;

相對的,如果要挖到這一層的記者,才是真正高竿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