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三尺有神明
神明為了就近照顧生靈,只是在老百姓舉頭三尺之處。
舉頭三尺有神明
介紹諸位閱讀一篇極為精彩的澎湖采風,
這是公共電視前董事長鄭同僚在臉書上精彩的澎湖回憶當中的一篇。
舉頭有神明
以前澎湖漁民以人力搖櫓小船討海,作息全視風勢而定,風透停航,風軟出海。每回風止息開始出海,到下一次風強到無法作業,叫做一水;一水的時間長度不一,有時三天,有時五天,風起風止毫不由人,全然看天吃飯。
魚最多的時間,是風剛止息頭一天,魚群經過幾天的休息,明顯又多了起來,所以,討海人最喜歡「風尾天,頭流海」。
阮阿爸說,當年都是黃昏出海,晚上用燈集魚下網圍捕。等到天色將亮,魚群不再戀燈聚集,才收網搖櫓回航,搖到媽宮港邊,剛好天亮,恰是魚市場最熱鬧的時刻。
漁民在海上捕魚上船時,會先把魚分類,比較差的魚,用來分給每個船員帶回家吃,叫「伙計魚」;比較昂貴的魚要拿到市場變賣,叫「上等魚」。
阮阿爸說,每天清晨回到媽宮港時,同船四個伙計累了一個晚上,都癱在船上休息,只有當船長的阿爸自己一個人,忍著累,扛著魚貨上岸變賣。還好,岸上總是擠滿了魚販仔等著要批魚,通常魚一扛上岸,馬上就被搶光了。
上等魚賣完,伙計們回到村子後,再到岸上一起均分伙計魚。阿爸說,出海的人,每人一份伙計魚,每份大約分三、五斤,足夠一家子一天吃用。另外,魚市場賣魚的錢則以船半人半分配,船東可以分到一半賣魚錢,另外一半的錢再由其他四人均分。
每一水結束,船東阿爸就會和伙計們清算一次;所以,以前漁民發薪水的時間,都是在每個風透起之後不出海的日子。
我問阿爸,既然只有船東上岸賣魚,伙計們都不知道賣了多少錢,如何保證船東會老老實實付應得的薪水給船員呢?
阮阿爸身體後仰,輕鬆笑著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啊」,他討海多年,全村鼎盛時期有三十幾艘船在捕魚,他可從來沒聽過有任何船主願意當「垃圾頭家」去欺騙他同心協力、靠天吃飯的伙計們。
公民記者謝明海 留言回應:
神明為了就近照顧生靈,只是在老百姓舉頭三尺之處。
而現在政府官員的『老闆』、『大老闆』都可以直達天聽,也就是說他離天不遠。這『離天不遠』的大官僚自然是把神明踩在腳底下,更不用說還有一個自以為是天的最大的老闆。
這些人都不受『舉頭三尺有神明』所管轄,不過當人民的幹譙或詛咒,也就是政治上所說的『民怨』,累積到一定份量,他們都會承擔不起,就會從天那麼高掉到地獄那麼深的地方去。
公民記者 謝明海 2012-03-24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