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電直播 政大準記者專訪好奇寶寶 倡議公民要加入第四權的監督 只要將公共議題放在網路就是記者
好奇寶寶認為公民記者就是當一個人有了民主意識,願意花精神參與公共事務,就有資格稱為公民,而他將看到的現象紀錄起來,與公眾分享,就是一位公民記者,而當他到某新聞平台發聲時,就成了某平台的公民記者。
有越多的人站出來對公共事務指手畫腳,民主就在其中了。最怕的是公務員被長官下封口令、民意代表被政黨綁架受黨紀規範,不能有自由意識,上下一條鞭的制度,只是民主的皮,而臺灣就是披著民主的皮,必須靠我們打破聽任有心人士,對披洗腦:惡法亦法!踐踏民主!著民主行威權之實!
讓我們站出來,人人都作公民記者,要政府對我們負責,不是任由商業媒體把持了輿論的第四權!
這是好奇寶寶受訪以來,最有想法的一次,也很高興自己主動爭取影音直播報導,成為很好公民記者網路頻道發聲記錄。
@@@@@@@@@@
好奇寶寶收到政大新聞所江慧珺同學訪問大綱
投入公民媒體背景
1.請回想過去工作和生活的背景,與現在進入社大、投入環境報導的連結?
一般採訪狀況
1.您投入多少時間、經費(器材、交通)採訪報導?經費來源為何?
2.您與平台(peopo、新頭殼)的合作狀況為何?
3.請談談您與採訪對象的互動,您是如何挑戰、衝撞官方單位?
4.公民記者報導的優勢與劣勢為何?
與其他新聞工作者的互動
1.在採訪現場與商業媒體記者互動時的狀況為何?如何看待對方?
2.您是否有和其他公民/獨立記者相互串連合作?
3.公民/獨立記者是否能串連、團結、甚至形成組織,一同爭取採訪或工作權益?
@@@@@@@@
好奇寶寶寫了這樣的回應:
。。。。
我很好奇當準記者來訪問我時,他們都是以怎樣的心情來看待這位公民記者的?
科班出身和我這個退休後加入此行列的新手,在準備上又是怎樣的不同?您們會有怎樣的考量?最近我到某報去爆料,花了很多時間,結果讓我很失望,記者用官方說法就對我交差了事!只有官方說法是標準答案,如果這樣,當然民眾無法得到公平的對待,才有今天文林苑的事件!才有市長的前倨後恭!
如果臺灣的新聞記者第三(四之誤)權能發揮功能,臺灣是否會有不同的樣貌!
為何文林苑一定要搞到現在的難看,報紙版面才有足夠的關注?之前只要稍微關注社會議題的人士,都知道此事的發展!傳媒記者難道就只能每天生產新聞,不能有自己的空間去發展新聞的敏銳度嗎?傳媒記者只是新聞生產線上的寫手嗎?
@@@@@@@@@
政大新聞所江慧珺同學回復我的提問:
您好,感謝您的回覆。
關於文林苑都更的爭議,我們對於北市府不當的處理方式以及警方干擾媒體採訪等等行為,也都感到相當憤怒不平。
就我的觀察,該議題從最初的醞釀浮現,直到日前強制拆除而爆發,正式由於許多獨立、公民記者與特定團體持續追蹤,透過各種管道將議題擴大並延伸,讓更多人能夠了解並且關切這個議題。主流商業媒體多是在拆除事件爆發後才大肆報導,少通盤檢視、理出問題根源。
在您的peopo網站上,也有大量相關的報導與轉貼,可以看出您費了相當多的心血在其中。而您也透過留言與其他公民記者互動(如公民記者謝明海),這種個人或獨立媒體互動串聯形成的力量不容小覷,也正是我們極欲探知的面向。
正因如此,我們希望了解公民記者挖掘議題和實地採訪經驗,乃至與其他新聞工作者互動與串聯,也希望能夠找出一些可能改變主流商業媒體的契機。
@@@@@@@
接觸到此,我決定接受訪問,同時將自己成為關注公共議題的熱血記者的轉捩報導分享給她
信義綠鑽森林公園─廣慈高牆內的春天(把我們BOT吧!─信義綠鑽森林公園系列報導一)<http://www.peopo.org/%E5%BB%A3%E6%85%88%E9%AB%98%E7%89%86%E5%85%A7%E7%9A%84%E6%98%A5%E5%A4%A9>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39247
知道她關心公民記者「在採訪現場與商業媒體記者互動時的狀況」,也將自己看到的報導分享給她:
0330開放編輯室 文林苑都更案 一個難以挽回的痛
-
http://newtalk.tw/weopen.php?oid=1463
有您想要知道公民記者困境的答案
見面地址就訂在廣慈博愛院舊址。板南線後山埤站2號出口,沿著大道路走到底就可看到廣慈,到福德街時右轉沿著圍牆走就可看到現在闢建的公園,
我們在公園內的蔣公銅像見面好嗎?
好奇寶寶這樣回信。
@@@@@@@@@
一早我出門買菜煮素食好湯請他們(劉昌德教授同行指導),
以下是直播報導:
Watch live video from 好奇寶寶台灣發聲 on Justin.tv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