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船長的心聲:捕不到魚了!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同聲興嘆
收到這樣一封信,上網找到相關資訊,盼望您共襄盛舉:
親愛的 江逸萍伙伴,您好!
7月1日漁民節,對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但是,對於出生在東港的我,從小看著父親跟著漁船出海,那種擔憂;而且一旦遇到颱風時,全家人緊張地守著對講機,憂慮到睡不著的景況,直到前些年父親退休才鬆了一口氣。在跟祕書長討論這次募款信的主題,他提到漁民節、父親節時,這些小時候的回憶忽然間全都湧上心頭,也百感交集。
幾天前,從公車站走回家的路上,看到書店櫥窗正佈置著「漁民節」的主題,一段令人懷念且熟悉的文字,讓我停下了腳步。。。。
@@@@
支持海洋守護行動,讓漁民爸爸有魚可以捕,大家有魚可以吃!
我們深信「十萬個人的一塊錢,勝過一個人的十萬元」,厚植民間參與及支持,才是落實環境保護行動的基礎。為了下一代,為了留下一片美麗海洋,協會開始與企業合作聯手製作全台灣第一張「台灣海岸生態地圖」;並且結合民間力量,持續發起淨灘、珊瑚礁體檢、守護東海岸,以及培養海洋保育志工等行動,這三年,也以「守護海洋海岸線」為主要行動。
我們希望邀集1千位定期捐款者,希望您的加入,支持我們的海洋守護行動,積沙成塔,一步一腳印,讓漁民爸爸有魚可以抓,讓大家有魚可以吃。
也懇請協助我們,將這份信念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邀請他們一起加入,共同為繽紛美麗的海洋環境而努力。
- 定期
邀請您的朋友,以定期定額捐款方式,長期支持我們守護山林海洋濕地行動。(下載定期捐款授權書) - 單筆
單筆捐款支持海洋守護行動:我也要活下去 懇請搶救海洋生物(捐款滿千,可獲得珊瑚礁體檢有機棉毛巾乙條。) - 發票 捐助發票或協助本會募集發票與零錢捐的行動。
- 講座 辦理環境教育講座,邀約本會前往分享環境保護的理念和行動。
- 連署
請參與劃設12%海洋保護區連署行動、守護東海岸唯一的沙灘-台東杉原灣、守護台東基翬海岸、守護基隆番子澳灣,共同為下一代留下一片美麗海洋而努力。 - 志工
歡迎加入本會志工行列,請幫忙轉寄此信件,協助我們邀請到更多人共同參與。
相關資料,請參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網站,捐款資訊請參考本會捐款網頁。有任何想法或指教,也都歡迎來電或來信與我們聯繫,02-29332233,service@e-info.org.tw。
感謝您撥冗閱讀與支持,誠摯邀請您和我們共同守護 福爾摩莎-台灣!
敬祝 平安順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專案經理 曾彥蓉
敬上
@@@@@
一個老船長的心聲:捕不到魚了!
http://www.e-info.org.tw/node/884
各位TEIA的支持伙伴:
7月1日漁民節,對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但是,對於出生在東港的我,從小看著父親跟著漁船出海,那種擔憂;而且一旦遇到颱風時,全家人緊張地守著對講機,憂慮到睡不著的景況,直到前些年父親退休才鬆了一口氣。在跟祕書長討論這次募款信的主題,他提到漁民節、父親節時,這些小時候的回憶忽然間全都湧上心頭,也百感交集。
天那麼黑,風那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聽狂風怒號,真叫我們害怕!爸爸!爸爸!我們的心裡多麼牽掛。只要您早點兒回家,就是空船也罷!
我的好孩子,爸爸回來啦!你看船艙裡,裝滿魚和蝦。努力就有好收穫,大風大浪不用怕。快去告訴媽媽,爸爸已經回家!
我相信,許多人即便不是出身在漁民家庭,大概跟我一樣都還記得「天那麼黑,風那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但是,再往下讀到:「只要您早點兒回家,就是空船也罷…」頓時間,我才了解,父親為何會在前些年退休。而且好幾年下來,也常常聽他和叔叔們碎念著,即便出海去,漁獲少、風險高,不小心越界就會被扣船等。曾幾何時,「船艙裡裝滿魚和蝦」的景象已經不復見,倒是「空船」而歸卻逐漸成事實了!
許多人可能聽過,如果我們再不改變,持續破壞海洋生態和過度漁撈的結果,2048年就可能沒魚可吃。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更在2012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提出警告:「超過一半的全球漁業資源已經衰竭,甚至有1/3已經完全耗盡。」
這些話,在台北街頭快炒99或168的餐館裡,或是漁港旁的觀光漁市裡,似乎一點感覺都沒有。但,其實漁業資源的枯竭就像滴水穿石般,看似慢,一旦穿透就再也沒有回頭的一天。研究所就讀自然資源經營管理的我,深知父親抓不到魚可以退休,可以轉業,但是,許多因為過漁而枯竭的海灣,卻在變成死海之後,幾乎沒有回復的機會了!
油價貴、成本高、風險高,捕不到魚,討海人心聲有誰知!
每年4、5月黑鮪魚洄游至太平洋,正是漁民捕捉的良機。10年前,屏東縣政府首開黑鮪魚季,將原本以外銷市場為主的黑鮪魚,推向國內市場。這些年,朋友只要知道我是「東港人」,第一個反應通常是「吃黑鮪魚」!
可是,你知道嗎?十年前,台灣1年可以捕到上萬隻黑鮪魚,一路下滑到了2010年1384隻、2011年994隻。鮪魚是全球洄游性物種,數量的減少並非區域性的問題,而是整個族群正在快速崩解,瀕臨絕種的危機!
我的父親—曾新安船長,13歲開始捕魚,28歲當上船長,曾獲得83年東港區漁會年度魚貨量總冠軍,也輔導過30多位船長捕魚,並且獲得100年度東港鎮模範父親表揚。
他嘆氣地跟我說到:
「唉~現在討海人和以前討海人,命運大不同!現在造船成本高、油價貴、魚餌也貴。以前鮪魚季節,七天就可以來回一趟,一趟可以抓到20多尾黑鮪魚,當天賣完,隔天還可以繼續出航抓魚。現在出航一次,抓了老半天只抓到2-3尾,重量變輕,甚至還抓不到,怎麼會划算!?而且離台灣最近的漁場就在菲律賓呂宋島北方,這幾年在政府高調的宣傳下,不只台灣的漁民認為捕黑鮪魚很好賺,連菲律賓人都來參一腳,專門攔截台灣的漁船,危險性大增,漁民一旦被發現越界作業,人、船都將被扣押,還得面對巨額索賠,甚至有生命危險!」
捕不到魚,也是因為人類太愛吃魚!
然而,漁民捕不到魚,也是因為人類太愛吃魚,把海洋生物都吃光了!
2005年,台灣舉辦一場地區珊瑚遺傳研討會,可是受邀來台的美國珊瑚礁專家南茜‧諾頓(Nancy Knowlton)卻在餐館大發脾氣。原來,主辦單位請她到墾丁的海產店吃飯,店家卻端上珊瑚礁魚,氣炸了這位珊瑚研究學者。她當時說,先進國家保護珊瑚礁魚類都來不及了,台灣還把它們端上桌!
根據研究調查,光是墾丁的海產店,一年就吃掉三萬公斤珊瑚礁魚類。過去乏人問津的鸚哥魚、獅子魚、蝶魚、飛魚,現在都上了海產店。再加上多年來,各地政府為促進觀光,端出飛魚季、旗魚祭、黑鮪魚季、曼波魚季等,海洋文化完全由海鮮飲食勾勒出來。但,魚季過了,民眾卻養成吃海鮮趕流行的胃。
捕不到魚,為了滿足饕客的胃,漁民越是從近海航向遠洋與山海地區,啟動殺手般無魚不網的底拖網,刮翻過脆弱的海床;或是用配備衛星定位追蹤系統的遠洋漁船,鎖定魚群趕盡殺絕。不當的捕撈方式,連魚群以外的鯨豚和海龜都在劫難逃。
過度消費的壓力造成漁業資源崩潰,你、我,都可能是謀殺海洋資源的兇手!
魚,是海洋生物,也是人類的朋友!
曾經,我們以為湛藍的海洋,擁有無窮無盡的資源。試想,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必須得到博物館看標本才能認識海洋生態,那會是甚麼樣的景況?長期深耕海洋保護運動,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說,
「飲食習慣是可以改變的!海裡的鯊魚、鮪魚、旗魚,不就是陸地上的老虎、獅子、大象、犀牛嗎?他們也是需要被保護的。」
海鮮不是不可食用,重要的是時機。為了推廣永續海鮮觀念,邵廣昭老師和多位學者也整理出「台灣海鮮指南」,正確的吃海鮮,才能確保漁業資源的永續利用。我們孩子、孫子也才會有魚可以吃!
此外,全球氣候異常現象越來越頻繁,海洋生物除了面對全球氣候變遷,還要承受人類過度捕撈或開發的壓力。目前,「海洋保護區」是全球公認可以提供海洋生物一個喘息的空間,將人類干擾降至最低,可以幫助生物族群逐漸恢復。因此,協會才會發起「劃設12%海洋保護區連署行動」。
魚,是海洋生物,也是人類的朋友。我們都應該有保護他們的義務!
支持海洋守護行動,讓漁民爸爸有魚可以捕,大家有魚可以吃!
我們深信「十萬個人的一塊錢,勝過一個人的十萬元」,厚植民間參與及支持,才是落實環境保護行動的基礎。為了下一代,為了留下一片美麗海洋,協會開始與企業合作聯手製作全台灣第一張「台灣海岸生態地圖」;並且結合民間力量,持續發起淨灘、珊瑚礁體檢、守護東海岸,以及培養海洋保育志工等行動,這三年,也以「守護海洋海岸線」為主要行動。
我們希望邀集1千位定期捐款者,希望您的加入,支持我們的海洋守護行動,積沙成塔,一步一腳印,讓漁民爸爸有魚可以抓,讓大家有魚可以吃。
也懇請協助我們,將這份信念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邀請他們一起加入,共同為繽紛美麗的海洋環境而努力。
- 定期
邀請您的朋友,以定期定額捐款方式,長期支持我們守護山林海洋濕地行動。(下載定期捐款授權書) - 單筆
單筆捐款支持海洋守護行動:我也要活下去 懇請搶救海洋生物(捐款滿千,可獲得珊瑚礁體檢有機棉毛巾乙條。) - 發票 捐助發票或協助本會募集發票與零錢捐的行動。
- 講座 辦理環境教育講座,邀約本會前往分享環境保護的理念和行動。
- 連署
請參與劃設12%海洋保護區連署行動、守護東海岸唯一的沙灘-台東杉原灣、守護台東基翬海岸、守護基隆番子澳灣,共同為下一代留下一片美麗海洋而努力。 - 志工
歡迎加入本會志工行列,請幫忙轉寄此信件,協助我們邀請到更多人共同參與。
相關資料,請參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網站,捐款資訊請參考本會捐款網頁。有任何想法或指教,也都歡迎來電或來信與我們聯繫,02-29332233,service@e-info.org.tw。
感謝您撥冗閱讀與支持,誠摯邀請您和我們共同守護 福爾摩莎-台灣!
敬祝 平安順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專案經理 曾彥蓉
敬上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