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專家:都市公園面臨三大危機

文字-A A +A

記者宋佳樺、王家甄/文山報導
上月31日,文山社區大學103學年度第二期公民素養周系列講座中,由文山社大及台北e大聯合舉辦的「都會公園生態願景」。該講座由文山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兼文山社大講師陳德鴻主講生態保育概念,及台北市都會公園現狀分析。
本次公民素養周的主題為第二屆文山影展──文山人看世界,從影像進入近年所關注的食品安全、環境、性別平等等議題。文山社大校長鄭秀娟表示,起初是為了關心景美溪的安全與生態,而後才推廣至「守護文山水岸」,希望藉由這樣的講座,促進民眾對於文山區在地環境的認識。她強調,荒野保護協會欲推動都會公園生態化,期許都會公園能達到保育生態及環境教育的作用。而舉辦文山影展的目的是期望民眾認識文山區的特殊性,往後亦將持續舉辦一年一次的文山影展。
陳德鴻說:「在公園環境保育過程中碰到很多困難,像是民眾的生態素養不足,導致『放生』問題層出不窮,或是對公園管理政策有錯誤的期待,認為雜草應該定時修剪,但這其實與生態理念背道而馳。」
多數都市公園生態保護所面臨的危機,大略為三點,分別為水資源、綠資源與生物資源。「水資源」包括濕地面臨嚴重破壞與侵犯,導致動植物棲地日益減損,以及人工地盤與不透水設施造成地下水含量長期缺乏補助等。「綠資源」則是在大量的栽種新物種與保護老樹的措施上,二者無法達成生態化一致的平衡需求,以及山坡地濫砍與負面開發等現象。而「生物資源」則以外來物種入侵和入侵生物移除不力最為嚴重。
陳德鴻還提到,木柵公園萃湖中,就曾發現有外來魚種入侵的現象,外來種因繁殖能力強,會排擠原生生物的生存空間,造成原生生物數量銳減甚至消失。而景美運動公園則是「池體過度水泥化」,水池邊坡對於生物來說非常重要,在邊坡四周設置水泥磚等同壓縮生物的活動空間。
陳德鴻表示,環湖步道其實也是對生物的一種人為侵略,而都市中最常見的則是光害,過度設置路燈而喪失了夜間生物的生存權,他還提到,人類都會不自覺地侵犯環境,而最好的做法就是將原有的一切還歸於自然。
民眾魏婉倫表示,其實讓生態恢復到原有的狀態,才是對環境最好的保護,而不是一味以人類的角度思考,忽略大自然的生存環境。參與講座的民眾連淑華也認為,人類應努力維持生態多樣性,並創造人及生物皆能友善居住的空間。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yehpinchang

本次公民素養周的主題為第二屆文山影展──文山人看世界,從影像進入近年所關注的食品安全、環境、性別平等等議題。文山社大校長鄭秀娟表示,起初是為了關心景美溪的安全與生態,而後才推廣至「守護文山水岸」,希望藉由這樣的講座,促進民眾對於文山區在地環境的認識。她強調,荒野保護協會欲推動都會公園生態化,期許都會公園能達到保育生態及環境教育的作用。而舉辦文山影展的目的是期望民眾認識文山區的特殊性,往後亦將持續舉辦一年一次的文山影展。
陳德鴻說:「在公園環境保育過程中碰到很多困難,像是民眾的生態素養不足,導致『放生』問題層出不窮,或是對公園管理政策有錯誤的期待,認為雜草應該定時修剪,但這其實與生態理念背道而馳。」
多數都市公園生態保護所面臨的危機,大略為三點,分別為水資源、綠資源與生物資源。「水資源」包括濕地面臨嚴重破壞與侵犯,導致動植物棲地日益減損,以及人工地盤與不透水設施造成地下水含量長期缺乏補助等。「綠資源」則是在大量的栽種新物種與保護老樹的措施上,二者無法達成生態化一致的平衡需求,以及山坡地濫砍與負面開發等現象。而「生物資源」則以外來物種入侵和入侵生物移除不力最為嚴重。陳德鴻還提到,木柵公園萃湖中,就曾發現有外來魚種入侵的現象,外來種因繁殖能力強,會排擠原生生物的生存空間,造成原生生物數量銳減甚至消失。而景美運動公園則是「池體過度水泥化」,水池邊坡對於生物來說非常重要,在邊坡四周設置水泥磚等同壓縮生物的活動空間。
陳德鴻表示,環湖步道其實也是對生物的一種人為侵略,而都市中最常見的則是光害,過度設置路燈而喪失了夜間生物的生存權,他還提到,人類都會不自覺地侵犯環境,而最好的做法就是將原有的一切還歸於自然。
民眾魏婉倫表示,其實讓生態恢復到原有的狀態,才是對環境最好的保護,而不是一味以人類的角度思考,忽略大自然的生存環境。參與講座的民眾連淑華也認為,人類應努力維持生態多樣性,並創造人及生物皆能友善居住的空間。
謝謝幾位民眾的寶貴意見,人類在開發生態環境的同時,不要去侵犯到生態環境,影響到生態環境的變化,才是上上之策。

2

加入時間: 2011.10.11

世新Online

加入時間: 2011.10.11
3,315則報導
2,967則影音
567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9

高齡友善餐廳讓長者能自在地品嚐美食

2024-06-01
瀏覽:
444
推:
0
回應:
0
4:30

醫療接送專車 解決偏鄉長者移動難題

2024-06-01
瀏覽:
429
推:
0
回應:
0
6:00

熱血醫師扎根都蘭 創醫療與地方共好

2024-06-01
瀏覽:
453
推:
0
回應:
0
3:30

弱勢口腔守門員 特殊需求者牙科

2024-06-01
瀏覽:
400
推:
0
回應:
0
5:02

復耕百年水梯田 打造原生出磺口農場

2024-06-01
瀏覽:
813
推:
0
回應:
0
4:52

擱淺玳瑁重回大海 海龜保育亟待加強

2024-05-31
瀏覽:
1,319
推:
0
回應:
0
5:29

異鄉工作甘與苦 移工組織搭溝通橋樑

2024-05-31
瀏覽:
1,394
推:
0
回應:
0
4:54

地熱再生能源  宜蘭仁澤廠年發電470萬度

2024-05-31
瀏覽:
1,259
推:
1
回應:
0

擱淺玳瑁重回大海 海龜保育亟待加強

2024-05-30
瀏覽:
796
推:
0
回應:
0
5:17

銀髮農園 長者健康在地養老

2024-05-26
瀏覽:
3,325
推:
0
回應:
0

生態專家:都市公園面臨三大危機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286篇報導,共12,85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286篇報導

12,85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