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連梨拯救偏鄉小學 品牌農民學校三角共生 共創地方奇蹟

嵌入:
文字-A A +A

標一:小學是社區命脈 瀕臨廢校怎麼辦

 

NS:小朋友們的嘻鬧聲

OS:下課鐘聲響起,孩子們在操場上玩著飛盤,嘻笑聲迴盪在校園中,您能想像在幾年前,這所學校也曾面臨被廢校的危機嗎?

沿著蜿蜒的產業道路而上,會車也考驗著駕駛的技術。

座落於半山腰,這裡是苗栗縣卓蘭鎮的雙連國小,不單只是小學,而是串連整個雙連的社區中心。

徐素貞 Bite:運動會的時候,是全社區的人一起來參與的,包括阿公阿嬤也一起來參與,趣味競賽啦、競走20公尺競走啦,那是很熱鬧,雖然看是小社區,那運動會的時候,那個都要辦桌的。

OS:然而根據106年苗栗縣政府公告的國民中小學轉型發展作業辦法,苗栗縣內不滿三十人的學校,將合併或停辦,對於當年度只有27人的雙連國小,面對的是可能被裁撤的風險。

徐素貞 Bite:這邊最近的話,到卓蘭國小大概要6公里,到隔壁的坪林國小還有景山國小,其實是沒有公車,其實是更遠。

OS:如果沒有了小學,孩子們必須到更遠的地方上學,社區也不再有歡笑聲,只剩下寧靜。但在地特產梨子,卻意外成為讓小學留下來的轉機。

 

標二:默默無聞水果之鄉 遇見熱血青年

 

OS:群山環繞水庫,乾淨的土壤,日夜溫差大的氣候,孕育甘甜的果物,位於鯉魚潭水庫上游的卓蘭,擁有「水果王國」的美名,其中雙連社區出產的水梨,格外的香甜多汁。

OS:熟練的穿梭在果園裡,她是蘇上容,是雙連梨社會企業的執行長,是農民與消費者的橋樑,負責將最新鮮的水果,送到消費者的手中。

蘇上容 Bite:那其實剛來的時候,我們初衷很很很小,我們真的只是想要把這個小學留下來,那我們其實也沒有想過説,我們到底要在地方留多久,那那個時候我們進來的時候,我們就想,我們能不能幫這裡,就是跟農民跟小學,一起成立一個在地的品牌,然後用在地社區出發,然後做一個社會企業,做一個利潤共享。

OS:因為一個信念,剛碩士畢業的蘇上容,跟著中原大學的老師來到雙連,沒想到一待就是七年。

 

標三:建立在地信任  品牌收入回饋小學

 

李明彥Bite:我的博士班學長就是卓蘭人,然後我們當時就一直會在特定的節日的時候,吃到卓蘭的水果,那我們的學長,在介紹的時候就說,卓蘭是水果之鄉啦,可是其實我們通通都不認識。

OS:中原大學企管系副教授李明彥,想到了曾經難忘的水果滋味,結合教育部的計畫選定雙連國小,看見地方產業的問題,決定從商業及教育改善議價空間。

李明彥Bite:他們沒有一個議價的過程,中盤商去市面上兜售完畢以後,他才會告訴梨農一個價格,今年這個貨就付多少錢給你,梨農只能夠接受,那這種關係是很被動的,換句話說,他沒有辦法主動地去,做一些改良改善的動作,因為他不是市場價格的決定者。

OS:雙連梨社會企業經過多年的耕耘,保障農民收益,將百分之30的利潤,回饋地方小學的社會企業模式,提高消費者購買意願,也吸引了青年回鄉發展。

 

標四:建立品牌 青農返鄉一同努力

 

劉俊岳 Bite:這完全是它自己天然的味道,所以這如果到下禮拜,會是整區都是這個味道,全部都是那個(葡萄)味道,就很香啊,所以這種這一種,你完全不用去看它色澤的問題,它一定是熟的一定是OK的。

OS:不只是梨子,雙連梨也開發不同水果的銷售,每年12月到1月正是葡萄的產季,葡萄農劉俊岳,是返回雙連的青年之一,原本從事製餅業的他,為扛起一大家子的生計,毅然決然選擇了,從小看到大的產業深耕。

劉俊岳 Bite:回來的時後,你其實是從零開始,雖然你覺得你工作有做過,但是有很多經驗你完全沒有,那那樣做起來就是,其實我好幾年都收不好,那(雖然)收不好就是,這是我們喜歡做的東西啊,因為你種這個就會有成就感啊。

 

標五:小校成功保存 雙連社區迎新生

 

OS:青年的回流,為地方產業注入新的生命力,也因雙連梨社會企業資金的回饋挹注,雙連國小將經費投入孩子的教育資源,設計與地方產業結合的特色課程,也吸引山下的孩子前來就讀。

徐素貞 Bite:現在漸漸的,從25人27人到今年是37人,所以整個人數是有,人數是整個上來了,然後整個是看到了,孩子的一個轉變。

OS:日常再熟悉不過的果園,和課本裡的題目結合,讓孩子身歷其境深度學習,不只設限在台灣,帶著孩子飛往海外遊學,踏出舒適圈拓展視野。

詹家齊、蘇志華 Bite:(鯉鄉找碴是什麼)我們要做鯉魚潭的調查(鯉魚潭)我們要做水庫的調查

OS:許多人在背後默默努力的奔走,守住了一間偏鄉小學,一顆小小的梨子,翻轉了小校的命運。

NS:小朋友們的嘻鬧聲

OS:陽光下的孩子追逐著飛盤,嬉鬧聲不絕於耳,午後的雙連社區依舊很熱鬧。

 

採訪撰稿 蔡依軒

攝影剪輯 寒煜婕

音樂來源 SoundCloud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1.10.11

世新Online

加入時間: 2011.10.11
3,270則報導
2,923則影音
56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1:36

重建水生植物天堂 雙連埤復育之路

2024-05-05
瀏覽:
3,821
推:
3
回應:
0
1:37

環保回收木工 廢棄到家具的再製循環

2024-05-05
瀏覽:
2,487
推:
0
回應:
0
1:41

陳天來故居修復 重現茶行昔日風光

2024-05-05
瀏覽:
3,130
推:
0
回應:
0
1:40

汗得實驗教育 手思學習永續觀

2024-05-05
瀏覽:
2,163
推:
0
回應:
0
1:40

台灣赴韓交換生漸多 台韓文化差異需適應

2024-05-05
瀏覽:
1,927
推:
0
回應:
0
1:39

北市UBike恢復前30分鐘免費 尖峰無車可借待改善

2024-05-05
瀏覽:
1,616
推:
0
回應:
0
1:36

化石清修師 揭開古生物神秘面紗

2024-05-05
瀏覽:
1,642
推:
0
回應:
0
5:39

與火共舞 琺瑯之美顛覆傳統框架

2024-05-04
瀏覽:
2,871
推:
0
回應:
0
1:40

愛的陪伴 亞斯媽為兒創友善環境

2024-05-03
瀏覽:
3,538
推:
0
回應:
0
1:35

取消強制待轉成效佳 北市擬開放更多路口

2024-05-03
瀏覽:
2,701
推:
0
回應:
0

雙連梨拯救偏鄉小學 品牌農民學校三角共生 共創地方奇蹟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759篇報導,共12,83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759篇報導

12,83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