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 新鄰居 飄洋過海來這裡
【公民記者Tinalee 亞霖 大姐Lotus台北報導】98/04/13
當我們擁抱的時候,就有一個溫暖。當我們手拉手的時候,
不管來自天涯海角,熟悉的、陌生的,拉起的就是一個同心圓。
臺灣這個移民社會,需要以包容來体現多元。
-台北市新移民家庭徵文中文組大陸籍配偶丁倩-
好期盼新移民姊妹們能自我提升學習能力,讓自己更融入並適應臺灣的生活圈
教育下一代,成為臺灣社會的優質主力。同時也希望社會大眾能改變對於新移民姊妹的刻板印象與偏見,而我們都是一家人。
自古以來臺灣男性背負著傳統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的觀念仍根深蒂固,此一使命,是促使跨國婚姻形成的主因。
語言是人際溝通的一種工具,透過它,可以了解彼此間的想法;而提升新移民姊妹們的語言能力,是讓她們盡快適應、認識臺灣社會極為重要的一環。
【南港社區大學】,為鼓勵新移民姊妹願意來學校接受學習【新移民識字班】的課程,於2007年經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協助由公民記者Lotus做【電話訪談】。受訪者中有因與筆者語言溝通困難、家庭工作負荷重、需照護生病中的公公或婆婆、家人意願不高、怕受外面影響‧‧‧等等因素,不容易走出家庭學習新知來提升知識;可是其中卻也不乏開明的家庭,家人、先生,持鼓勵、贊同的態度,這部份是屬較幸運的,影片中新 移民姊妹Phan Thi Thi是其中人物代表之一;樂觀進取,18歲高中畢業後,經朋友介紹遠嫁來臺至今已六年,頗受公婆疼愛,一年中約有三次返回越南省親目前育有一女。
新移民姊妹飄洋過海遠渡重洋、離開原生家庭與母國支持系統的倚靠遠嫁他鄉,因文化背景習俗的不同、原舉目無親人生地不熟,來之後較難適應此地的生活環境,而不太容易融入,內心難免無所適從,尤其是來自普遍被臺灣人認為經濟條件、生活水平較不理想的東南亞國家。例如:印尼、柬埔寨、泰國、越南等,這些刻板印象,以致於使她們經常受到不友善、異樣的眼光與質疑。面對這些,所受壓力可想而知。諸如種種‧‧‧
新移民姊妹更需要大家的關心,不宜因種族、文化差異及價值觀念不同、
語言隔閡而予以歧視對待,況且,嫁到此地來就是臺灣的媳婦,就是這裡的人,她的下一代就是【新臺灣之子】。Phan Thi Thi的婆婆是這樣對她說的。
新移民姊妹來自越南的Phan Thi Thi&四歲寶貝女兒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是謂大同〈背景為成德國中也就是南港社區大學〉
超討人喜、超可愛的【新臺灣之子、女】
社大新移民課程張美華〈左〉講師
Jady老師〈右一〉
南港社大副校長李彥鴻女士〈右二〉
新移民姊妹回南港社大娘家
關心寶貝女兒、適時機會教育、糾正錯誤
期盼此一【關懷新移民姊妹】課題的學習與報導,能引發更多人對她們的關心,彼此間能多一層的認識與包容,透過用心真誠的對待、傾聽,增進
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2009/4/11完稿 【公民記者 Tinalee 亞霖 Lotus】聯合整理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