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在高雄灣
【摘要】
你相信嗎?早期的旗津是和高雄連在一起的。由康熙年間所繪製的臺灣府總圖看來,打狗山和旗後山原為一脈,當時,高雄哨船頭和旗津的來往,無須涉水。
【正文】
第一次坐船,正羨慕有人可以刷卡搭乘,才發現單車免費、持高捷卡也能通關坐渡輪,不禁感謝起高雄市政府的體貼。
站在渡輪上,四方搖動的海,竟讓我想起兒時的澡盆。渡輪是母親的手,緊緊圈捧著我。很難想像,日治時期,高雄灣正是高雄龍舟賽地點;灣邊淺灘處,也曾是旗津人養殖牡蠣和蛤蜊的地方呢!
你相信嗎?早期的旗津是和高雄連在一起的。由康熙年間所繪製的臺灣府總圖看來,打狗山和旗後山原為一脈,當時,高雄哨船頭和旗津的來往,無須涉水。
然而因地層變動,造成打狗山南脈(也就是旗後山脈)下陷,再加上先民開墾時,造成砂土流失,流失的砂土堆積成湖,就形成了現在的高雄灣。起初的高雄灣水深不到0.6公尺,經常見百姓撩起褲管涉水渡海。但因海有暗礁,為求保佑,只好敲鑼、灑金紙。
直到光緒年間,才有官渡及義渡的設置,搭船雖然需要付費,但至少解決兩地百姓來往之苦。
民國十六年日本伊木十郎獨資創設「共榮組自動商會」,購買了客車二輛,渡船一艘,渡船航線由鼓山渡船場至旗後,經營十五年後,高雄市役所將船收歸公營。
民國四十四年公共車船管理處將日據時代留下的木殼渡輪三艘整修後,行駛鼓山、旗津間。後來陸續有鐵殼渡輪「民有」、「民治」、「民享」等加入營運。
早期旗津居民憑身分證、戶口名簿購月票,軍公教人員也享有折扣月票。除了人員外,尚有機車票、貨物票、腳踏車票。民國七十七年旗津居民開始享有免費搭乘的優惠。
高雄灣因屬內海,浪很平靜。由鼓山到旗津只有0.5海浬,在鼓山,肉眼就可看見旗津輪渡站二樓「河邊曼波」的店標。船行駛在高雄灣內,雖只是咫尺,卻也開足了五分鐘。前方是旗津,航道卻是先向南,再往北。高雄最高的東帝士摩天八十五層大樓隨船轉彎、隨船後退,在陽光出處,一片閃亮。
下船時,機車騎士們誰也不讓,只見一串串引擎聲,將單車擠壓到角落,那油煙味,躲也躲不過,這是單車族在享受單車渡海免費的福利下,該面臨的災難。無所謂啦!憋個氣,就過了!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