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龍水社區「有機瑯嶠米」耕作〈一〉
恆春龍水社區「有機瑯嶠米」耕作〈一〉
農曆十一月初〈小寒〉,在龍水里近二十甲的有機稻耕作區開始進入了農忙期,農田裡隨處可見荷著鋤頭的農婦、現代機械翻土,更可看見早期傳統的水牛拖板整地,呈現了熟悉卻遙遠的農村農作的人文景緻!
恆春鎮龍水社區「有機瑯嶠米」,栽種區以墾丁國家公園著名的水鳥生態區「龍鑾潭」附近的灌溉區為主,此地古名「龍泉水」,地名的由來是因該地區有一自然湧泉,終年出水不息,流入龍鑾潭中,使得潭水終年不竭,地方人稱「靈(龍)目水」,而附近的農友也善用此自然無污染的湧泉種植水稻,再加上恆春半島每年10月到翌年3月期間,特有的落山風吹襲下,病蟲害不易發生、傳播,使得恆春半島孕育出好吃無農藥的有機良質米。
「有機瑯嶠米」的產生是由恆春鎮農會於龍水里積極輔導轉型生產有機水稻,於九十三年底正式成立「恆春鎮有機米產銷班第一班」,並接受寶島有機協會輔導認證,以自然、無污染的農產方式,生產有機稻米,墾丁國家公園管處也友善補助農民肥料,協助再造農村繁榮景象。
與恆春鎮農會密切合作催生「有機瑯嶠米」的張清彬里長說,有機米收購價格雖然較高,但產量少、目前經濟效益並不大,但是從長遠來看,栽種有機稻田將恢復早期農村時代,再加上由屏東縣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及屏南社區大學長期協助社區規劃,及安排相關自然生態工法、導覽解說等課程,相信以龍水的有機稻田、濕地、鳥類、「太監墓」及環山步道形成一日遊動線,將可以發展農村生態旅遊觀光,帶來遊客刺激當地商機,改善里民生活。目前社區已培訓了一批解說員,安排一系列活動讓遊客體驗農村生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