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小滬士
提到石滬 一般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澎湖的雙心石滬,其實苗栗後龍地區也有相當規模的石滬,但是知名度卻輸給澎湖一大截,多年來後龍地方熱心人士積極奔走,想要讓後龍石滬也能夠受到大家的關注。
相傳平埔族將石頭砌築成ㄇ字型,當海水退潮之後困在石滬內的魚群就可以輕鬆捕捉。後龍最多曾經有二十多口石滬但現在只剩下兩口。
從小在海邊長大的翁坤章,帶著我們回憶起小時候在石滬遊玩的情景。
為了更深入了解石滬,公民新聞記者實地走訪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文化資產科,但卻遭到文化資產科的拒訪,僅提供一本去年出爐的調查資料作為參考,其他的表示尚在研議當中。
目前後龍石滬主要依賴漁民自行修復,再向政府申請工錢補助,因此能暫時維持大概的形狀。
石滬不但是珍貴的文化景觀,也相當具有觀光、教育的發展潛力,它需要政府和地方人士更多的關心,否則石滬將有可能永遠消失,只能從照片去回憶。
公民新聞記者林彥斌、吳欣?苗栗後龍採訪報導
PS:石滬交通路線:先到後龍外埔漁港,然後沿著海岸線往北走,有一個小路標可以看。或到外埔漁港後詢問當地人。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