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突破困境 折翼天使活出自信

2012/11/06 22:17
2,110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檢舉

 台北市文山特殊教育學校於民國九十一年創立,自創校開始,採取不分障礙類別、班群合作教學、多元內容的科際合作與終身教育,除了給予身障者適切性的教育、社區化的實習訓練與協助就業,並積極規畫文山藝廊舉辦各種活動,讓身障者再激發自信的同時,也能成為「他人生命裡的一盞燈」。

就業培養 希望萌芽
 文山實習生活館位在文山行政中心一樓,自九十七學年度被規畫為文山特教學校學生的實習場所,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畢業前提早適應職場,畢業後更有自信面對工作挑戰。實習於實習生活館的實習生由三年級的特教生所擔任,經學校教師評估,認為較有就業潛能的高三學生,則能在生活館實習,館內工作內容單純且簡單,除餐點製作,實習生各有職責,包括外場送餐、廚房清潔、櫃台點餐等,培養「獨立完成工作」及「帶得走」的能力。

 文山特殊教育學校實習輔導主任林家瑜表示,學生經過實習後就業情況多有改善,有些學生甚至能在同一份工作下維持一、二年受雇期,此外,學校還提供公務人員訓練處的實習機會,林家瑜談到,無論是生活館或公訓處,皆以培養學生職場技能及工作態度為目標,希望這些特教生能找到最適合的職業,期望外界能看見他們的努力,並給予鼓勵與支持。

利用光影 譜出姿態

 知名影像創作藝術家張宏聲(見右圖中,賴佩汝攝影)於文山特殊教育學校展出「當──每個人都是一盞燈」與「光之旅」學生體驗活動,以突破自身不足的身障者為主角,利用光和影的交錯,勾勒出身障者的熱情與自信,呈現他們內在的生命光華,並透過身障者對生命的態度,重新闡述生命價值。

 「當──每個人都是一盞燈」張宏聲以燈做為聯想,他將每個人都當作是一盞燈,且以混障綜藝團團員為創作概念,結合燈的光影,塑造出身障者在困境下的生命韌性。拍攝過程中,張宏聲表示,雖參與攝影的模特兒本身為視障與聽障,但在交流過程中,張宏聲透過自己的角度去觀察、感覺他們,「只要用心去感覺,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

 「光之旅」學生體驗活動,張宏聲以對比光影手法,詮釋所要表達的意念,利用學生對光線及聲音的敏銳度,帶領他們體驗攝影樂趣。張宏聲強調,此次展覽的目的,不是希望觀眾來看他的作品,而是看這裡的學生,感受師生間的溫暖和愛。他表示,雖然參與的學生沒辦法用完整的話來表達感覺,卻能從他們的動作與笑聲中,感覺他們是快樂的。張宏聲認為,他無法估計此次活動能夠帶給學生多少助益,因為特教學生比一般人有更多煩惱和焦慮,希望他們透過接觸藝術,帶給他們另一個快樂的出口。

 張宏聲希望藉由展出,讓更多人看見這些身障者努力地為自己而活,進而學會珍惜生命,同時學習尊重別人的生命價值。

跨越障礙 身心無礙

 混障綜藝團為國內第一個混合肢障、視障、聽語障、身心障礙者等生命鬥士組成的表演團體,團員透過不同領域的表演,展現出自我生命故事。本身為重度小兒麻痺患者的團長劉銘表示,團名意義除「混合不同障別」,更有「當我們『混』在一起,讓生活更有保『障』」的意涵。

 混障綜藝團舞蹈者林靖嵐為重度聽障,卻能在悠揚的旋律中翩翩起舞,劉銘表示,雖然表演者本身聽不到旋律,但藉由無數次的練習與鑽研,發現可透過音樂播放時腳底板感受地板震動的頻率抓住旋律。此外,為讓舞步在音樂中更精準的拍拍到位,林靖嵐在心中默數節拍,讓每次的舞蹈皆是以身、心、靈所激盪出最燦爛的火花。而以輪椅舞表演的舞者林秀霞表示,原先因自小罹患小兒麻痺而對舞蹈強烈排斥,認為自己因缺陷而無權享受,卻在接觸輪椅舞蹈後,發現自己對舞蹈充滿興趣,了解原來自己是可以跳舞的,林秀霞說:「輪椅就是自己的舞鞋。」她談到,希望藉由自己的表演讓孩子們知道「不要自怨自艾於自己沒有的,珍惜自己擁有的並發揮它」,即使沒有健全的雙腳,也能走出精采非凡的人生。

  文山特殊教育學校校內研究發展組主任陳麗婷說,除規畫文山藝廊能定期展出藝術家作品外,更希望老師能指導學生,讓學生不只欣賞藝術,更能參與藝文活動,幫助他們得到更多生命的體驗,甚至培養興趣。文山特殊教育學校學務處主任羅雪娥提到,希望能透過觀賞表演,向在學學生傳達出「珍愛生命、突破困境」的意義,讓他們能夠了解生命精神,體認到天生殘疾並不可恥,學習抱持樂觀積極的態度,讓缺點轉化成特別的優點,藉由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及表演,除了能讓非身心障礙者學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也能讓身障者了解「只有不放棄還有不斷努力,生命才會有無限可能與希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