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會吵的小孩有糖吃?政府漠視外勞聲音

2012/12/02 19:34
2,921次瀏覽 ・ 5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政大附中公民小記者:闕劭蓉、張鐘云、張子旻】

照片

  日前在人來人往的台北車站,一群外籍勞工拉著布條,高舉著板子,表達不滿,認為遭受歧視。看著他們努力為自己的人權發聲,使我們開始反思國內對於外籍勞工的制度及保障是否有待加強?

  這些外籍勞工懷著讓家人生活更美好的理想,遠渡重洋,離鄉背井來到台灣打拼,在台灣人的家裡幫忙各種事務,打掃、照顧老人小孩或是打理一些家務瑣事。由採訪得知,來台工作的外傭大多都因當地工作機會少,轉而來到台灣發展,的確,多數勞工在台灣得到較好的照顧及較高的薪水,但相對的,他們也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機會以及許多休閒時間。勞動契約雖然明訂外勞每工作七天可以擁有一天休假日,但實際上多數外傭一年可能只休息兩到三次而已。雖然常有耳聞有的外籍幫傭會偷懶不做事,但基本上他們的工作量其實已超越我們所想,加上遠在他鄉,壓力也與之據增,身心俱疲。

  台灣人欲申請外勞,必須透過申請資格的檢核,巴氏量表總和達六十分以下才能申請。取得資格後至就業服務站登記,再送至勞委會,選定人選後經國外辦事處認證,寄資料到國外仲介。多數外籍幫傭來到台灣之前有接受過一定的訓練,包括清潔、語言、及認識風俗習慣上的差異,還得經過當地仲介的考試,再透過複雜的手續層層篩選才得以來到台灣。從資格審核到外勞入境,總共耗費時間長達約半年。

項目

分數

內容

進食

10

自已在合理的時間內可用筷子取食眼前的食物

需食輔具者可自行穿脫

5

需別人幫忙穿脫輔具或只會用湯匙進食

0

無法自行取食或耗費時間過長

輪椅與床位間的移動

15

需要稍微的協助

10

可自行從床上坐起來

0

需別人幫忙方可坐起或移位

個人衛生

5

可獨立完成洗臉、洗手、刷牙及梳頭

0

需他人協助

如廁

10

可自行進出廁所,不會弄髒衣物,並能穿好衣服

使用便盆者,可自行清理便盆

5

需幫忙保持姿勢平衡、整理衣物或使用衛生紙

使用便盆者可自行放取便盆,但須仰賴他人清理

0

需要他人協助

洗澡

5

可獨立完成

0

需要他人協助

行走(平地)

15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可行走50公尺以上

10

需要稍微扶持或口頭指導方能行走50公尺以上

5

無法行走,可自行操縱輪椅

0

需他人協助

上下樓梯

10

可自行上下樓梯

5

需稍為扶持

0

無法上下樓梯

穿脫衣服

10

可自行穿脫衣服、鞋子或輔具

5

他人協助下可以完成一半以上的動作

0

需他人協助

f大便控制

10

不會失禁,能自行使用塞劑

5

偶爾失禁,或需他人協助使用塞劑

0

需他人處理

小便控制

10

日夜皆不會失禁,能自行使用塞劑

5

偶爾會尿失禁、尿急,或需他人協助

0

需他人處理

▲巴氏量表,0至100為依賴至獨立程度

(資料來源:http://mingfa.tw/kde/Website/b10/12.html

  台灣的外勞制度缺失並不是人人皆知,一般民眾可能認為目前外勞的引進對市場的需求量是恰到好處,甚至有過多趨勢,歷年來外勞來台人數也不斷增加。但其實勞力的供給量是遠小於需求量的,而過高的申請門檻除了令許多外籍勞工沒辦法透過合法的管道來到台灣,亦使雇主轉而尋求非法的途徑,導致非法外勞問題日趨嚴重。前面提到外傭的休假時間對工作量如此大的人而言是不合理的,此現象的造成也和外勞總量管制制度有密切的關係。目前政府為了控管日趨增長的外勞人數,企圖將其限制在約30萬,而實際上外勞人數是由市場決定,非政府能一手掌握。忽略現實需求的政策導致了供不應求的情況,致使在台外勞必須負擔大量的工作時數,才能彌補人數的不足。除非降低申請門檻,才能讓外籍勞工擁有正常的休假日期、非法外勞的問題也得以解決。

  假如雇主無意續約、或外勞對環境不適應,因應方法有遣返及轉出兩種,前者對外勞影響較大、後者則對雇主來說相對麻煩。遣返是直接將外勞遣送回國,雇主得以遞補申請,不用花時間再經複雜的手續重新申請,但外勞卻需負擔大筆花費才能再來台灣工作。轉出則是外勞不用回國,直接由仲介公司找下一個雇主,但原雇主等同於放棄資格,需重新跑一遍檢核流程,才能聘請下一個外勞。此制度造成雇主多選擇遣返方式,導致外勞逃逸現象。如果能在轉出之後讓雇主省略繁雜的手續,直接遞補,豈不是能使勞資雙方形成雙贏的局面?

  種種外勞的抗議活動,無非只是想讓制度有所改善。上述幾種制度上的缺失,導致台灣外勞問題不斷增生,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僅對外勞及雇主有所損害,對於社會及經濟也頗具影響力。唯有政府放寬制度的限制、改變政策方向,多體恤勞工,才能去除弊端。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