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小時背後,燃盡的護士生命
她投入護士的行列已經九年,年紀輕輕就進到醫院的加護病房照顧病人,六、七年過去,因朋友的緣故選擇到精神科當一名帶實習生的護理老師。我們細問她原因,她表示「最主要是消耗體力,因為輪三班極度消耗體力。」
護理人員因為日夜顛倒的作息,常使用安眠藥入睡。「週末不能放,因為也要輪班!一個月頂多休一個禮拜六或日。醫院用一種制度,今天病人比較少,它就叫你休假,今天病人很多,你就被強迫出來上班。或說A病房的病人少,A病房的護士要去支援其他病房。醫院為了省錢,把人力當成財產使用,發揮到最大的價值。」護士在這夾縫當中喘息,被擠壓在醫院制度與病人之間;公司裡的上班族在中午休息時還有一些自由的空間,但護士完全沒有。」
因此當朋友離開精神科,她下定決心應徵護理老師的職缺。換了領域,對精神科護理再認識,她坦承精神科的工作並非如她所想,「精神科跟其他科比起來工作內容差滿多的。我覺得它是針對一些情緒、壓力,再來是一些精神分裂症症狀的照顧,一些會談技巧,一些人際關係的處理,所以層次比較不一樣。精神科的護理人員要夠成熟,因為你要花比較多時間去消化那些東西,或是處理一些情緒上的垃圾,會比較辛苦一點。」
護士的職業尊嚴低,相對於醫院其他專業,護士的教育將一個一個踏出學校大門的護理人員變得卑微,即便連社會大眾在醫院多半感謝的是醫生精湛的醫術,少有注意到護士默默二十四小時的照顧。但無論整個社會怎麼看待護士,給出什麼樣的評價,她指出,走上護士這條路的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要想清楚自己的重要性,與其等著被給予肯定,還不如先肯定自己的付出,即便再微不足道的事,也要知道所做的是重要的,才能維持工作的熱忱。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