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捐棄傲慢與偏見 民眾精障者協力創作增理解

2013/02/13 22:46
2,040次瀏覽 ・ 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專題記者/劉虹均、戎婉瑜、陳昱均、謝宜真】

 這是光悌奶奶的歌聲,患有精神疾病的她用樸實的歌聲吟唱出對母親的思念。在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活泉之家舉辦的「誰。傲慢與偏見」集體創作展,多位精神障礙朋友娓娓道出他們的人生故事。十一月底為期四天的展覽剛剛落幕,透過面對面的談話,希望改變社會大眾對於精障朋友的既有成見,策展人之一的廖福源說:「其實我們就是希望看到別人,我們怎麼樣以活泉之家為基地,怎麼去超越那些標籤,活出我們自己的價值。」。

 「誰。傲慢與偏見」集體創作展由一系列交流活動組成,如「真人圖書館」藉由精障者扮演真人故事書,和現場民眾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參與真人圖書館的精障者劉凱倫是知名攝影師,為了激發靈感,他長期服用藥物而罹患妄想症:「到退伍2001年的時候那時候就碰了搖頭丸,然後碰完之後就開始開啟了我的右腦,然後就開始一直創作。」劉凱倫並不否認服用禁藥對他的創作產生很大的幫助。參加學生許珈瑜在與劉劉凱倫對話的過程中受到很大的思想衝擊,她說:「我覺得這是一個滿獨特的看法。在這過程中,我覺得我在學習尊重這個觀點,我也不需要去認同這個觀點,我也不需要去接受。」

 展覽除了提供民眾與精障者對話,也希望讓雙方進一步合作,產生更多元的交流,因此民眾和精障者現場組成公民記者團隊,用影像和文字紀錄對社會的關懷。廖福源說sound-bite:「公民記者是需要很多討論的,去接受很多意見怎麼把他彙整,對於精神障礙者這樣的人,很多人會覺得他們不懂得怎麼跟別人相處,不能跟別人好好的溝通,我覺得就會改變原本的認知。」

 白頭翁(化名)是參與公民記者的精障者,他提到當天一位媽媽帶著病友來參加活動,經過一番討論後,他們決定即時訪問觀眾對精障者的看法,幫助病友重新建立自信,他說:「像我有遇到一個大學生,他對於我們這個社群,他鼓勵我們不要只是躲在自己的角落,多看一些光明面。」參加學生許珈瑜也說:「疾病不是他們整個人的全部,他只是跟我們一樣,他可能只是內心的某一塊特質,其實每個人都有很獨一無二的一面,我覺得精神疾病可以當成他們內心中一個特別的部分。」

 伊甸活泉之家八年來致力於協助精障者融入社會,廖福源表示這次展覽除了想去除人們對精障者歧視,也希望能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他說:「我們辦這個展很大的一個目的就是證明我們有工作能力,我們面臨的就業處境的困難是他們不喜歡精障,他們就喜歡其他障別,這是很現實的。」廖福源希望透過活動,向社會大眾展現精障者的才華和自主,讓精障者不再是社會的邊緣人物。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