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之聲記者王政皓、花清荷、鍾雅伊、黃媛、古宇恩、蔣宜蓁、專題Leader 葉婉宜的專題報導】
社區活動中心裡,一群長輩們正聚精會神地跟隨講師的指示,一步一步操作手機介面,練習如何利用美食外送平台訂購餐點。這是智樂活樂齡活動社群的教學現場,長輩們跟著年輕人複習訂餐步驟。根據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數據顯示,六成以上的長輩正面臨數位服務使用上的困難,疫情期間,疫苗預約平台、口罩登記系統以及美食外送平台的普及,使得長輩與年輕人之間的數位落差更加擴大。
為了落實防疫,疫情期間許多事情改為線上服務,像是疫苗要用線上平台預約,這對於不擅長上網的長輩便是挑戰,老年人錢秀李解釋自己遇到的困難:「我們沒有學過怎麼預約,智慧手機對我們六十多快七十歲的人,真的是很陌生,怎麼聯絡,我們只有叫家裡的孩子幫忙。」如果沒有家人的協助,她可能會錯過疫苗預約和施打。雖然長輩對於數位化不是很熟悉,但如果有人願意慢慢教,他們也能逐漸適應使用科技網路的生活。學會使用搜尋功能後,錢秀李不僅會查詢去醫院的搭車路線,也知道可以事先瀏覽士林官邸網站上的活動公告,妥善規劃自己的行程。
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的調查指出,有35%至37%的長輩,認為自身的數位能力在疫情期間有大幅度的進步。協會執行長吳庭宇解釋長輩發生改變的原因:「因為可能每個禮拜,大家都會一起吃飯,所以他沒有這麼多視訊通話的需求,但在疫情期間,他就一定要學,而且他是很願意去學的。」儘管長輩樂意學習數位化工具,但線上平台的操作系統過於複雜,或是使用介面的字體很小、主視覺有太多顏色,這些都會造成老人使用上的困難。吳庭宇建議企業在設計產品時,可以針對年長者設計適合長輩使用的版本,吸引老人投入使用。
為了消弭隔閡和增進長輩的數位能力,智樂活團隊和社區據點合作,開設手機教學課程。課程中由年輕人帶領長輩們學習操作手機介面和使用軟體,透過講師們一次次的反覆示範,讓每一位長輩都能跟上課程內容。智樂活共同創辦人陳麟說明年輕世代與壯世代共學的好處:「聽不懂的時候,這些長者就會問,年輕的講者就會特別再用名詞解釋,來跟這些長輩們做溝通。」在教學現場,不僅是年輕講者單方面介紹手機的操作步驟,長輩會和年輕講者主動聊天溝通,兩世代之間的文化代溝因此減少許多,雙方都覺得這樣的互動很有趣。
身為年輕世代,青年李亞駿也認同年輕人主動去教長輩的重要性:「小時候是他們教我們,就算他們表現的很不願意去學這些東西,可是這個時代一定會用到的,所以你要盡力去幫他們。」他希望政府未來能增設相關課程,或是拍攝詳細的教學影片,協助長輩學習數位工具更快上手。中年世代的鍾文禎則認為長輩願意學習,主動尋找相關資源才能有所突破。陳麟提到,未來會持續推動不同手機軟體的教學課程,提供長輩學習使用數位媒介的管道,並搭配明確的學習目標與使用情境,幫助長輩理解如何操作軟體,讓科技從生活的絆腳石變成進步的墊腳石。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