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吃自己種的米 延續良田命脈

2013/04/23 14:59
3,772次瀏覽 ・ 4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採訪日期:2013/3/30
新聞稿:從小到大,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生長在這片土地,予取予求,卻沒有想過要為它回饋什麼。位於台北市陽明山上的野蔓園,利用有限的土地,自己插秧種稻,也栽種可食作物,強調自給自足的生活哲學,希望從小小的苗床、到下田人工插秧,一步一步用自己的手跟腳,確認與土地的連結和溫度。

CG
主標:與自然共處 親子體驗農村生活
Super1: 民眾 呂佩君 (右)
二標: 吃自己種的米 延續良田命脈
Super2: 野蔓園志工 簡仲威(右)
三標: 自給自足護環境 野蔓園九年有成
Super3:野蔓園創辦人 亞曼(右)
四標: 倡導親身參與 和土地建立情感

記者楊佳穎、葉思妤、林立婷 採訪報導

主播稿頭:近年來,政府施政方針逐漸偏離最初的農業社會,但在都市的角落裡,依然有一群人推廣自給栽種,延續老祖先的智慧。今天帶您看到的是,位於台北市陽明山上的野蔓園,他們利用有限的土地,栽種可食作物,強調自給自足的生活哲學,希望從小小的苗床、到下田插秧,一步一步用自己的手跟腳,體認這片土地的美好。

內文:
主標: 與自然共處 親子體驗農村生活
假日早晨,一般都市人依然沉睡在夢鄉中,但陽明山上的野蔓園裡,已經有群人在陽光下踩著泥巴,手中捧著秧苗,準備為農田注入新生命。大人們帶著小孩穿梭在田埂間,運用靈活的手腳整地鬆土,每個人仔細地將幼苗一株株整齊的插入田中,體驗農村生活外,也種下對台灣土地的熱情。
Super1: 民眾 呂佩君 (右)
Bite1:現在都市小孩難得有這個機會可以參加這種親近自然的活動,讓他們踩踩泥巴,我覺得蠻好的。
                                         

副標:吃自己種的米 延續良田命脈
「吃自己種的米,為自然留一片地」是野蔓園這次提出的土地計畫,邀請民眾共同參與,為台灣農田盡一分心力。他們從去年保留下來的稻米中挑選出比較優良的種子,將它培育成秧苗,今年再種回稻田,如此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讓種子在熟悉的環境下生長,更能節省運費,免除環境成本。
Super2: 野蔓園志工 簡仲威(右)
Bite2: 我們的秧苗是自己留種的。不用太依靠外面的種苗公司或是秧苗場,我們可以自給自足的來把這個生命延續下去。很簡單的一個動作,就是吃自己種的米,這樣子我們可以為台灣保留更多好的田地、好的環境。

三標: 自給自足護環境 野蔓園九年有成
成立九年的野蔓園推行樸門永續生活的概念,強調自給自足與自主生活,餐餐皆經由手造磚窯煮食,並提倡自備餐具等循環利用的方式,減少對環境的衝擊,與自然和平共處。
Super3: 野蔓園創辦人 亞曼(右)
Bite3: 環境教育大家一直在提,可是真正落實在生活當中的不多。所以像剛剛你們在用這個火箭,那會想為什麼要用火箭,我煮得那麼麻煩。我們常常是因為我們都希望方便,那我們方便就給地球不方便,或給別人不方便,或者下一代不方便。所以用這個觀念(樸門)讓大家能去做一個小小的改變。

四標: 倡導親身參與 和土地建立情感
自己動手做的東西,才更顯得珍貴。他們鼓勵從生活中的小地方開始實踐,並藉由親身參與,讓民眾與土地建立起連結性,一點一滴的感受最原始的自然風味。

記者楊佳穎、葉思妤、林立婷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