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水污染地圖
今年三月,石門水庫蓄水量創下有史以來新低,五月初雖然蓄水量回升,缺水警報暫時解除,但是集水區的沉痾,並未消失。我們的島與在地環保人士從大漢溪上游,一路來到石門水庫與下游鳶山堰,直擊山坡地各種不當開發,以及工廠廢水直接污染水源的亂象…
農藥與肥料、養殖廢水、生活污水、工廠廢水…這些污水不是流進下水道,也不是流入大海,而是流到我們的水庫,進入我們的自來水場。誰替我們的水源把關?誰對這些污染,視而不見?
天色剛剛透亮,鋤草機轟隆隆的聲音,在果園響起。這片水蜜桃園跟其他果園不太一樣,各種雜草在這裡競逐著地盤。陳碧郎從不用除草劑對付雜草,因為他知道,這些草是幫忙捉住土壤的好幫手。
桃園復興鄉拉拉山,以種植水蜜桃聞名,這裡也是石門水庫集水區、大漢溪的上游,果樹使用的農藥、除草劑與肥料,不但破壞水土保持,也造成水庫污染。陳碧郎從自己開始做起,替水庫排毒減肥。但是,有機果農所做的努力,抵不上山坡地被破壞的速度,其中又以生薑田的危害最為嚴重。
為了種植生薑,原本的樹林被一塊塊大面積砍伐,像是剝了一層皮,只剩下鬆軟的土壤,只要一下雨,這些表土就會全部流進水庫。在地環保人士林長茂年年檢舉,但是違規的生薑田,還是繼續擴張。
2004年,艾利颱風帶來2,700萬立方米的土石,讓石門水庫變成土庫,桃園百萬居民停水18天。這幾年清淤工作不曾間斷,以羅浮坪為例,一年清淤量約200萬立方米,還不及艾利帶來的十分之一。
造成集水區崩塌的各種原因中,道路邊坡就佔了22%,根據桃園縣政府的清查,光是復興鄉境內的農路,就有370公里。2006年石門水庫特別條例通過,規定集水區內,不可再興闢農路。但是環保人士指出,這幾年山區仍有新的農路出現。
政府花費250億,進行石門水庫及集水區整治計畫,其中67億,花在集水區的整治上。2011年六年的整治計畫結束,但一些經年累月的違規,像是卡拉溪的養鱒場,還有霞雲溪河道兩邊的民宿,依舊污染著水源。縣府人員表示,因為已經過了法律追溯期,無法拆除只能要求改善,但是新的開發依舊繼續。林長茂直指湳仔溝溪兩旁的林地,為了興建農舍,綿延的小山丘竟然全部被剷平。石門水庫庫區清淤一立方米,就要花四、五百元,少數人破壞水土的代價,卻是由全民埋單。
石門水庫以降到三峽鳶山堰一共18公里的大漢溪,屬於板新給水廠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涵蓋了大部分的大溪鎮與龍潭鄉,長久以來,大溪鎮九萬人的污水與工廠廢水,直接排進大漢溪。
我們來到給水廠上游、大溪鎮武嶺橋下,帶著酸臭味的廢水,直接排到溪裡,上方豆乾工廠產生的大量廢水,就這樣污染著水源。桃園縣政府表示,為了處理大溪鎮的民生污水,已經規劃在大漢溪畔設置污水處理廠,預計到民國104年,可以全部接管完成,但是河左岸還有崎頂工業區的污染。林長茂指出,水源保護區內,依法不可以設置污染性工廠,但仍有化工廠大量囤放潤滑油、絕緣油等物質,一旦外洩,將嚴重污染下游大台北的水源。
大漢溪承載著工廠廢水、觀光與民生污水及農業廢水,來到了鳶山堰,眼前綿延的沙洲充滿綠意,鶯歌區二橋里里長李金量卻抱怨,這其實是幾年前工程廢土沒清除造成的淤積。水利署正在鳶山堰附近進行新的引水工程,未來鳶山堰的水太濁,無法使用時,就直接從石門水庫的中庄調整池取水。新的工程廢土堆積在鳶山堰旁,居民希望這些土石最終能確實清走,以免造成新的淤積。
繼續向鳶山堰大壩走近,岸邊有垃圾,水面漂著污濁的泡沫。這些原水經過大壩旁的取水口,流進兩公里外的板新給水廠,供應新北市板橋、土城、樹林、新莊、三峽鶯歌、蘆洲三重部分地區等,206萬人每天的飲用水。
根據民國100年水利署的報告,全台灣水庫水質的調查,板新給水廠原水的水質 懸浮固體物的合格率是48%,在所有水庫中敬陪末座。水廠必須加入混凝劑才能處理這些懸浮物。原水加入混凝劑與氯氣消毒經過混凝、沉澱、過濾等程序,才能將原水處理到飲用水標準。
根據今年三、四月的資料,板新水廠處理每公噸的原水,約加入37公克的聚氯化鋁、5公克的液氯,分別是翡翠水庫直潭淨水廠平均加藥量的6倍與5倍,顯示鳶山堰跟翡翠水庫水質之間,巨大的落差。
石門水庫集水區與鳶山堰集水區面積廣大,涵蓋人口密集的市鎮與工業區,污染本來就很難管控。然而在民國98年,環保署又放寬環評規定,在集水區內開發面積500平方公尺或累積開發面積2500坪方公尺以下的工廠,不必實施環評,只要主管機關同意就可以設置。法規放寬至今,有21家廠商申請在鳶山堰集水區設置工廠,是所有集水區中數量最多。
目前環保署計畫修改「集水區需環評項目」,將現有的水庫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提供民生用水的水庫,第二類是提供農業用水的水庫。未來在第二類水庫集水區範圍內設立低污染工廠,不必經過環評。草案尚未定案,已引起環保團體關注。
環保團體的擔憂不是沒有原因。看一看目前集水區各種污染狀況,對於這些存在已久的超限利用、觀光開發、工廠污染…,民眾充滿了無感,政府部門充滿著無力。而我們的河川與水庫,早已經達到環境能夠承載的上限,不堪承受更多污染的負荷。政府沒有污染總量管制的配套,也沒有降低開發密度的明確目標,難道我們只能留給下一代,一杯又一杯,必需經過層層污水處理與藥物過濾,才能勉強喝下肚的水?
本週還有~
珍重埤塘
三月的台灣,水情拉警報,從北到南,紛紛傳出缺水警訊,其中又以石門水庫供水區,最為嚴峻,農業用水提早實施打折供水。其實,桃園有著獨特的埤塘地景,猶如平地水庫,蓄存著將近五分之一個石門水庫的水量,究竟埤塘的重要性,有沒有被看見,埤塘水資源,又該如何運用?
自然好滋味
越來越多人,選擇投身務農行列,不過想要不使用農藥、不添加肥料,光靠大自然,有沒有辦法讓作物順利生長呢?有一群農夫,推動秀明自然農法,相信土地有自癒能力,生產出健康自然的食物,讓人類健康,也讓土地健康…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