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公共藝術設置

文字-A A +A

【陳加儒撰攝 / 花蓮】

東華大學公共藝術的存在性?

  身為東華大學的學生,除了知道學校的大、各院所的特色、東湖、華胡、環頸雉以外,是否還知道學校有公共藝術的設置呢?近期因為學校內出現了大量的公共藝術設置,校方希望能夠藉由公共藝術帶動起校園美感的建立,融入校園創校精神、帶動校園品味涵養、潛移默化學習機能,和生活機能,但是對於在學校念書的學生們是否有體會到公共藝術設置的用意?根據東華大學學生所設計的一份問卷中顯示,有將近60%的學生認為公共藝術的設置和學校沒有關聯性,且有50%以上的同學對於公共藝術的意義是一知半解,雖然這樣的數據似乎顯示公共藝術和學生的關聯性不大,但是仍然有60%的學生是支持學校繼續設置公共藝術,從這樣子的數據當中我們可以知道,學生認為公共藝術的確可以美化環境且增加特色,但是學校在宣傳和藝術設置上跟學生的關聯性不大。

                                                                                                           (圖為東華大學公共藝術)

 

東華大學公共藝術起源

【東華大學自97年8月1日與原花蓮教育大學合併以來,為建立完整的單一校區,教育部撥款補助興建各教學大樓與學生宿舍。本校依據《文化藝術獎助條例》第九條以及《公共藝術設置辦法》:「公有建築物應設置公共藝術,美化建築物及環境,且其價值不得少於建築物造價百分之一」之法令規定,在校園內設置公共藝術。本校整體設置計畫由總務處主持辦理,藝術學院提供觀念與技術之協助,共同執行設置計畫,工作期程為一年。】,於民國101年於二月初就開始進行東華大學公共藝術設置的初選模型展,同年九月二十六號舉辦13件大型公共藝術落成的開幕典禮,並且在民國102年四月二十六號進行圖書館公共藝術開幕典禮,歡慶公共藝術設置落成。校方希望【東華大學的創校精神「民主、自由、創造、卓越」為主軸,及合校的事實,加入新(心-Heart)動力,創造未來新東華。具有向前推進的、動態的力量,自由、進步及歡愉的意義。尋找讓心靈重返的方法,從分歧的紛擾中釋放,大家一起思考與行動構成更為整合的價值體系。期許透過本案公共藝術的設置可以建立校園美感價值,帶動校園空間中的品味涵養、潛移默化機能、學習機能及生活機能,逐步打造東華新風貌,並用心讓全世界看到合校後的新東華。】,校方的積極程度由上方引述可見,希望能夠從公共藝術的設置當中,加強東華人對於東華大學的認同感,並且進一步的帶動整體校園風氣,讓大眾都夠看到東華的美,但是在此次的報導調查當中,發現東華大學學生其實並沒有那麼明白公共藝術設置其中的用意,這也導致了校園的公共藝術似乎並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效果。

   (圖為東華大學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與其民眾參與性

  東華大學在一系列的校園藝文佈置的企劃中,事實上並非失敗,但對於在學生之間的宣傳卻是不足的地方,且對於所謂【使用者有權力決定設計準則】之途徑也不見校方重視,倘若東華大學的民眾是指師、生、職員等,為了增強校園藝術的認同感和參與感,是否能將此活動設定成更廣為人知道的投票活動,將作品放在網路上廣為宣傳,且告訴大家校方多重視此次活動,因為在此次的調查報導當中,發現多數學生事實上對於校園的藝術設置「視而不見」,雖然看到了其作品,但對於其中的故事、理念、核心價值等等…,完全不了解,對於一個對自身沒有關係、沒有故事、不懂理念的作品,何來感觸之有?在公開徵選、邀請比件、委託創作、指定價購的四種獲得藝術品的方法當中,事實上有公開徵選的部分,若將公開徵選擴大,讓大家都能夠去了解評選跟自己生活當中息息相關的藝術作品,讓大家參與其中,那將會解決民眾參與性的問題,也較不會發生學生不了解每天自己上下課經過的藝術作品為何。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1.07.04

lukfanny

加入時間: 2011.07.04
4則報導
3則影音
0則OnTV

關心的議題

作者其他報導

2:28

花蓮市圓環 有需要嗎?

2011-08-08
瀏覽:
3,322
推:
12
回應:
2
1:37

勝地海灘 危機四伏

2011-07-25
瀏覽:
1,819
推:
2
回應:
2
3:32

僑生在台工作 困難重重!?

2011-07-12
瀏覽:
3,801
推:
2
回應:
4

東華大學公共藝術設置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365篇報導,共12,82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365篇報導

12,82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