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公共電視及公民社會的形塑
前些天上午參與公共電視96年度NPO公益短片的遴選工作,在來自各領域學者的討論下,選出了一些公益團體將由公共電視拍攝短片,除了在公視頻道反覆播出之外,這些簡介影片其實也是各個社團在自己舉辦活動時或來賓來訪的簡報時,很好的介紹影片。這是繼過去兩年已拍了50個社團之後,第3年的延續計劃。
這些年我常常在思索什麼是公民社會?公民社會如何形塑?
總是覺得,一個善良的制度要從國外學習或移植到台灣來,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制度的規範是否能落實成大家的習慣,制度的精神是不是能變成大家共同的價值觀,這兩者之間的落差恐怕是非常巨大的。
這也是台灣雖然有形式上最民主的政治,但是呈現出來的卻讓人人都搖頭、大家都不滿意的現況,甚至已到了瞿海源教授所說的一種極端:「民主政治似乎只剩下選舉以及選後的對立與衝突。」
如何形塑公民社會?
誠如瞿教授說的:「台共媒體是公民社會必須的機制,而公民社會的根本在公共領域。」這邊講的公共領域不是具體的公共空間,而是指一種精神與習慣,也就是說彼此可以平等自由理性地交換意見,形成共識又尊重多元的場域。
公共電視一向也以形塑公民社會為最終極目標。但是我覺得,公民社會裏最重要的公民素養的培育,以及公民社會實踐的具體?域,其實就是社會裏的公益團體。換句話說,一個社會裏有眾多良善且活力十足的NPO公益團體,真正的公民社會才比較有機會形成。
因此,為了達成公共電視的目標,如何協助NPO的發展,應該也是公共電視責無旁貸的。如今公共電視已加入華視,以及客家、原住民及海外宏觀電視等五個無線電視台,有更大的影響力與更多的資源,因此也相對負有更大的責任,我相信公共電視集團應該可以是台灣所有公益團體的平台,讓有理想以及正在實踐社會理想的朋友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共同為促進台灣成熟的公民社會盡一點心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