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以激發民眾的恐懼來打擊對獲取選票,但忽略了時空環境的不同。
|
||
在謝營最近的選舉宣傳來看:圖以激發民眾的恐懼來打擊對獲取選票,但很配合的是現行的就業狀況。 但謝營跟DPP在操作民眾對失業恐懼的同時,是否只注重到替對手套帽子以及勝選的目的?還是只考量到此一策略對其的「正面意義」(時下流行的「吸引力法則」的最佳範例)而不去想負面意義就能達到「心想事成」的目的? 在「二億中國勞工即將來台,你不擔心嗎」是一個很好的引導式問句,是可以讓看到這幅宣傳文字的人很快陷入跟認同他的說法。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擔心中國勞工來台,只是突顯自己競爭力的不足。而DPP+李登輝執政加起來已有十多年,這謝營的文宣不正是一個而證明了綠營人士是造成台灣競爭力極差而無法跟大陸勞工競爭的罪魁禍首嗎? 再從另一句:「承認中國學歷,台灣學子將失業」來看,這豈不自承台灣學歷的價值不如中國?若深思下去,豈不證明了台灣的教育失敗?而台灣教育的失敗,從教育部部長開始到各級學校教職人員豈不是個個能力低下,所造成的結果?!尤其是在DPP執政的數年中更是如此!不然,為何會說承認了中國學歷就會造成台灣學子失業的慘況? 所以,從這些語言在參酌綠營執政的事實成果來看,若要台灣不沉淪,豈能再讓DPP暨綠營繼續執政呢? |
||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