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緩兒蓉蓉與媽媽的故事
【記者洪昇緯/北縣報導】蓉蓉一進入兒童物理治療室,靈活的大眼睛便機警的四處觀察環境,有什麼樣新的玩具、有什麼樣新的人物。蓉蓉今年兩歲,是個可愛聰明的小女孩。然而她卻活得比一般小孩還要辛苦。醫生對於蓉蓉的病情所用的辭彙是「腦性痲痺」。
「當初聽到腦麻、腦麻,這兩個字我完全無法接受!」蓉蓉媽媽覺得,蓉蓉的狀況一直都很好,只是各種能力沒有辦法跟上同齡的小孩。輕度腦性麻痺導致發展遲緩,讓蓉蓉媽媽還抱有一絲希望。也因此,蓉蓉目前正在努力的復健,期待有一天能成為正常的小孩。蓉蓉媽媽說:「我會勇敢的陪蓉蓉走復健的路。」
蓉蓉在媽媽的懷孕三十三週隨即出世,是個體重僅有1850公克的早產兒,然而蓉蓉的逆境卻不僅止於此。滿周歲的時候,蓉蓉媽媽發現蓉蓉有成長遲緩的現象,醫師診斷她為腦性痲痺。經過醫學中心的檢查,證實蓉蓉有腦室擴大與張力過強的現象。但是醫師同時也說,蓉蓉的腦性痲痺屬於輕微的,經過復健就能康復。
然而再怎麼堅強,為人母親卻得看著親生女兒受苦,蓉蓉媽媽也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為什麼蓉蓉一出生就要承受這樣肉體折磨,我寧願幫她背這種業障,不願讓她承受,因為她是我的心肝寶貝。」剛開始,蓉蓉各種檢查都做過。基因檢查、腦神經檢查、抽血...等等。對於檢查的結果,蓉蓉媽媽一直焦急萬分,深怕大病小病不斷地造訪蓉蓉。「有次壓力太大哭得很傷心。」 蓉蓉媽媽表示,有許多壓力只能自己承擔。
「對一位母親來說,雖然蓉蓉的成長比較慢,但只有今天有比昨天進步一點兒就很棒了!」
蓉蓉的媽媽常常用佛教的儀式虔誠地替蓉蓉消除業障,也上網跟大家討論育兒經,藉此認識了其他遲緩兒的父母,這讓她得到很大的安慰。
桃園縣迴龍醫院復健科主任殷心蓓說,目前蓉蓉主要要克服的是張力過強的的部份,張力過強造成肢體無法隨意控制。連坐下、站立這樣的動作,蓉蓉都得經過非常多的努力才學會,「牽著會走了,但還是墊腳尖。會坐了,但坐不穩。」蓉蓉的媽媽說,語言的方面她也落後許多,到目前還是只會使用單字。
目前蓉蓉的復健狀況越來越好。「看著她把家裡可以拿的東西都翻出來,而我在後頭忙著撿。這都沒關係,這就是她的進步,我寧可她皮一點。」蓉蓉的媽媽說,其實蓉蓉是很活潑的女孩。每當看著其他小孩子追趕跑跳碰,欣羨之情雖然無法用言語表達,卻表露無遺。「尤其是妹妹出生之後,給蓉蓉的鼓勵更大。」蓉蓉的妹妹是一個正常的孩子,當蓉蓉看見自己的妹妹已經能坐能走,也希望自己能追上妹妹的腳步。
然而復健卻不單單只是辛苦蓉蓉的身體,心理層面更是讓人擔心的。殷心蓓表示,兒童復健需要顧及到兒童的心理,這都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執行。兒童物理治療室雖然就像玩具房一樣,但是要讓蓉蓉卸下心防乖乖的在遊戲中學習,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我還是每天都帶她來。」雖然蓉蓉仍舊會哭會鬧,蓉蓉媽媽依然沒有放棄。一個星期五天,每天都安排復健,每天都陪著蓉蓉遊戲,只希望蓉蓉能有朝一日像個正常的孩子一樣,成長茁壯。(照片由記者洪昇緯拍攝)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