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國小共創清江生態池

地區:
分類:
文字-A A +A

123【記者林佩儀/台北報導】一踏入台北市北投區清江國小,校園前庭綠意盎然的景象令人眼睛一亮:四座大小各不同的生態池彼此利用循環流動,池邊茂密的水生植物,和坐落庭中的老榕樹,飛舞的蝴蝶、蜻蜓勾勒出綠色校園的美景。這裡,是師生的天然教學場所、親子最佳的親水空間,更是所有居民共享的生態樂園。

二OO六年盛夏,在荒野保護學會陳德鴻帶領下,奇岩社區發展協會的義工媽媽們動員學校師生、家長會,一同打造全台北校園最大的生態池。由於社區的熱心投入,讓學校水系空間大改造。

清江國小位於丹鳳山山腳下與磺港溪間的平坦地帶,延磺港溪上溯可至奇岩社區重要的水資源:中崙仔溝的上游。中崙仔溝發源於丹鳳山,為貫穿奇岩社區最重要的水系空間。為了維持中崙仔溝水系的完整性,將水資源導引入校園中,利用國小前庭荒廢空間建立生態池,完成校園綠化和對孩童的永續環境教育。

生態池前身為清江國小的前庭花園,雖美其名是「花園」,但其實地表多為硬舖面的水泥地,土壤硬化導致植物生長困難,屹立在此的大榕樹也導致蚊蟲孳生,蚊子多到鄰近的教室都得掛上厚重窗簾。在經過移除蔣公銅像等荒廢空間的規劃後,選擇採用木架構的架高平台與碎石舖面改造,建立四座大小各不同的生態池。在導入中崙仔溝的天然水源後,源源不絕的活水注入,讓四個生態池彼此循環利用,生態自然生生不息。

生態池仿造天然溼地的概念,讓都市小孩親近大自然不再只是夢想。池內依不同水深來栽植原生的濕生、挺水、沈水及浮葉等植物,如大安蓑衣、台灣水蕹、黃花藺、香蒲、水蕨、澤瀉、田字草;池邊則栽種親水的原生地被、灌木及喬木,讓池水與植物、枯枝落葉有最多的接觸面,在清江國小可以看到姑婆芋、佛手柑、翅果鐵刀木和香檬樹…等,種類多到數不完,在各株植物上,老師細心的為他們別上「名牌」,讓學生在觀察生態池時可以一邊學習。負責生態池經營規劃的衛生組組長林淑惠說,「計畫今年暑假為這些植物來個大清查,因為還有很多新的品種是連校方都沒有發現的。」

生態池完成後,裡頭除了有人工栽種的原生種植物組成的「原住民」外,各種鳥類、蝴蝶、蜻蜓、蝌蚪、水蛭、小雨蛙、蛇類都是這邊的「新住民」。林淑惠表示曾發現灰鶺鴒、黑冠麻鷺到生態池做客,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情,「可見生態營造的重要性。」高美華也說到,水池帶來新生命,同時創造生態食物鏈,例如蜻蜓來訪後會在水池產卵,初長成的幼蟲水蠆,會以捕捉孑孓為食,而蚊子進而減少。

目前負責照顧生態池的是清江國小六年一班的學生,打掃時間一到,魏品元和其他小朋友蹲在水池旁的石頭上,負責打撈水中的水綿。魏品元說:「水綿會危害生態,所以要趕快撈掉。」原來水綿是一種會在水中快速蔓延的藻類,若沒有適時清除,會造成其他水生植物無法有效行光合作用。水池另外一頭串起騷動的聲音,原來是田羿軒抓到蝌蚪,幾個男生蹲在池邊觀看,驚嘆聲此起彼落,一會兒將牠們放生。田羿軒說,生態池比原本的花園好太多,因為可以「看小動物」。

親水空間的建立和永續環境的教育理念,是清江國小生態池發展重要性所在。林淑惠說:「生態教育就是生命教育,若能讓學校的場域變成環境教育的場地,小朋友從小學習,藉由觀察自然萬物的變化和養成,自然培養知福惜福的心。」透過奇岩社區和學校雙方面的努力,生態池已孕育出意想不到的生態效益。

攝影/林佩儀

清江國小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公館路220號
奇岩社區發展協會:台北市北投區公館路334巷13號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90則報導
2,295則影音
71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4

車禍四肢癱瘓 咬筆畫出玉山壯景

2024-06-28
瀏覽:
1,066
推:
0
回應:
0
3:22

蔡英地用手機養鵝 降低禽流感風險

2024-06-26
瀏覽:
2,498
推:
19
回應:
0
3:11

「小星與空空鳥」 提升幼兒身體自主意識

2024-06-24
瀏覽:
2,582
推:
1
回應:
0
2:37

田曉雯克服身障打桌球 打進帕運奪牌

2024-06-21
瀏覽:
5,540
推:
0
回應:
0
3:16

泡泡龍畫家 徐若鈞以繪畫超越病痛

2024-06-19
瀏覽:
4,900
推:
7
回應:
0
2:21

AI生成圖像 幫長者回溯生命故事

2024-06-17
瀏覽:
4,257
推:
6
回應:
0
2:29

王富美浪浪家園 給受虐傷貓狗一個家

2024-06-16
瀏覽:
4,077
推:
0
回應:
0
1:41

吳長綱創建AI影像辨識app 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2024-06-14
瀏覽:
5,952
推:
8
回應:
0
1:33

現流冊店 台灣文學與獨立音樂的巧妙交集

2024-06-12
瀏覽:
4,759
推:
0
回應:
0
2:58

從她到他 阿塔男孩Deven走出跨性別之路

2024-06-07
瀏覽:
4,088
推:
0
回應:
0

社區、國小共創清江生態池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9,068篇報導,共12,91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9,068篇報導

12,91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