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97年6月24日下午七點 《地點》台北市大同區興城街10巷16號1樓 《課程說明》課程開幕式,為了讓學員能彼此先認識,我們設計了一 個遊戲「姓名追緝令」,讓每個學員都能透過遊戲的牽引,主動去認 識人。
手持「姓名追緝令」資料卡的伙伴必須在現場尋找24位來自與自身不同社群、不同單位、不同組織的陌生人進行訪問並自我介紹,讓學員藉由遊戲進行去認識不同社群、不同單位、不同組織的社區伙伴,同時自行利用其他課餘時間進行不同社群間的經驗交流。
主辦單位將於每次上課以不定時的方式抽點學員姓名,被抽到者將隨機進行社區地圖繪製、社區營造或影像拍攝剪輯經驗,以及課程提問或心得分享等,而被抽點者姓名如出現在學員手中自持「姓名追緝令」資料卡的欄位上,方可劃記為號,首先連成三條線的學員將可獲得主辦單位提供與攝影器材相關的神秘禮物。
這對學員來說一開始真是一個艱鉅的任務,但十分鐘後,大家開始放開心,三五聚集,互相認識了,一直到時間結束,大家都還欲罷不能,希望藉由這個遊戲,真的能讓大家在回到自己的社區後,也能這樣大膽的去認識人,打開人與人之間的防備。
進入開幕式,台北市都市發展局林崇傑主任秘書致詞,?我們說明了都市發展局企劃「發現台北‧台北願景:影像紀錄」計畫的寓意,透過影像,不論老少,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都市變遷,也都能感受到一個好的生活品質所散發出來的特質。
早期辦理青規師的課程之中,課程主要鎖定在空間環境更改,然在執行過程中漸漸發現社區環境有有許多人文的、生活化的部份,所以展開願景系列的課程計畫,在計畫中培育了許多的社區種籽來繪製社區地圖。在「畫地圖」的操作過程中發現除了加入「在地特色」之外,最能感動社區的就是社區影像,但如何能讓這些影像被紀錄下來?相信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特別的故事,像糖?社區從一開始的抗爭行動到後來的持續努力,到後來整個公園的保留,還有古蹟維護等等,整個過程都是由社區居民發動的,我們希望藉這個計畫的推動過程,讓更多的年輕朋友知道自己社區的故事,讓更多的社區民眾們知道這樣的一個發展過程。影像紀錄是一種技術,但這些紀錄要強調的還是鏡頭背後的關係和訴求,期勉大家能為自己的社區故事發聲。
而即將在八月初進行課程的青年規劃師,也前來進行宣傳,由於本次都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進行規劃,因此將兩個培訓課程結合起來,本次青年規劃師的重點是節能減碳,十分符合目前的世界發展趨勢,也與影像紀錄課程的第二階段銜接起來,如未能如願進入第二階段專業課程的社區學員,可以馬上銜接上青規師的課程,持續進行培訓,相信下半年度對於都市發展局還有社區民眾來說,都是豐富的時光。
能將影像紀錄與社區營造結合,對於社區營造學會今年來說,也是一件大事,要打破技術面及理論面的介面,通常是學者在作的事情,可是今年要推展到社區居民,也算是一種突破,陳板老師的經歷,正是本計畫的縮影,由社區營造到熱愛影像,也都是因為社區裡有太多的人事物?得紀錄,讓人感動,所以會想拿起相機去紀錄,去捕捉。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