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穗節] 專訪『張吉米的喜酒』幕前、幕後黑白手張吉米
今年第一屆舉辦的台北藝穗節,聚集了國內相當多劇場、藝術工作者,這次很榮幸的能夠接觸到當中的幾位、幾個劇團,這裡就先從首位接觸的『張吉米的喜酒』編、導、演張吉米開始跟大家介紹。
張吉米這個名字
本名是給詐騙集團用的,真名當然不會透露。
張吉米個人劇場經驗
張吉米約在 1994 年初入劇場,當時是青澀的 18 歲,五專時期因為一個偶然,友校戲劇社團演出時沒有合適的男演員,而恰巧社團副社長為張吉米友人,於是就在這個情況下接演了第一個角色,從此便開始了十四年的演出路途;當時演出的內容多半為諷刺劇,對當時的學校對學生無理的限制(髮禁等)做出無言的抗議,另外這位友人社長也曾經嘗試透過戲劇來為校園女性來平反,內容涉及女性所受的校園教師暴力、性侵害等女性意識濃厚的作品,也都是張吉米早期的劇場參與演出經驗。畢業、當完兵後於軟體公司任職三年,隨後因厭倦朝九晚五的生活,改為接案,不過期間從未間斷對戲劇演出的興趣跟參與;大部分都在小劇場,因為他清楚的知道,劇場不是他的工作,是他的興趣。所以他很樂意演出各種學生作品,也自豪自己是業餘人士。
張吉米對於演戲的想法、態度
張吉米之所以會在劇場待了這麼長的時間,絕大部分的原因就是一個喜愛演出。在他認為,生活中充滿了許多的瑣碎,透過戲劇可以展現出生命力,而戲劇就如同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表演一樣,可以呈現生活中不同的面貌,他認為劇場不是他的生命,只是他對社會的溝通方式。就好像一個人會說話,並不代表說話是他的生命,最重要的是能夠去抒發內心對事物的觀點與想法。
張吉米眼中的劇場
從張吉米觀察劇場的發展,他認為就好像資訊的演進,從早期龐大且單一功能的大型電子計算機,漸漸人手一台電腦進行個人單機的工作。到了現代,則是每個人不需要電腦只要有一個帳號登入網路就可以進行多元而且快速的工作;劇場表演藝術也是相同,從少數單一領域的高階劇團,漸漸發展出多樣多元的小型劇場。到了現代,每個人都可以用各種形式作演出,而不需要立案一個團體,而且表演的內容也從純粹的戲劇加入了其他不同領域的表演元素。台北藝穗節就是一個例子。
由於現今表演藝術漸漸走向普遍以及流行化,過去勞苦的社會已經不再,但是人內心的苦痛卻從沒有消失。因此張吉米期許那些經歷過去抽象形式表演的團體,也可以展現創意以及實驗性,讓普羅大眾能更親近藝術。
『張吉米的喜酒』創作原由
張吉米認為,任何人、事、物都可以拿來當作劇場的題材,甚至是自己的婚禮,他還說當他跟朋友提到這樣構想的時候,還被朋友罵過,因為蠻多朋友都很希望自己的婚禮也是以售票的形式,但是當時他們礙於父母因素而無法實行。所以被張吉米搶先完成這項創舉,自然會被眾人羨慕與嫉妒。
而這樣的嘗試,也跟過去他所習慣的抽象劇不同,因為內容就是喜酒請客這樣在生活中相當普遍的題材;張吉米還表示,他做戲最喜歡就是營造一個氣氛,從宣傳開始到演出結束,就好像去了一次兒童樂園一般。每一次的樂園都不一樣,當然感覺也截然不同。而這次則是參加喜酒樂園
對『張吉米的喜酒』有別於其他劇場演出的特色
對於常常進出劇場的朋友,或許對於互動劇並不陌生,但也許大部分參與的題材都是跟生活比較疏遠的。張吉米這次的創作,主要是想拉近跟台下觀眾的距離,同時也跟觀眾朋友分享他人生大事的喜悅。對於張吉米這名字感到陌生的觀眾、劇場朋友,可以體驗參加陌生人喜酒的特殊經驗(可能有朋友曾經到人家的流水席『餐』觀,不過那還是不如來一次張吉米的喜酒),而對張吉米熟悉,或者是張吉米的友人,則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衝擊。
另外具有不同身份、背景的參與者、觀眾,也可以以不同的角度來觀察、體會這齣劇,相信都能得到不同層次的感受。演出從進場開始,就有不同的活動,不同的事件穿插,觀眾也可以突破一般劇場的限制,可以隨意進出場,拍照更是歡迎,不過之後記得要把相簿網址放到「張吉米的喜酒」官方部落格,分享一下影像紀錄就是。
簡單的說,張吉米認為,這次的演出,就是一個大型的互動遊戲。
對於將入場觀眾的叮嚀
1. 帶著歡喜的心、空空的肚子
2. 雖然可以自由進出,但是菜是會準時上的,遲到要請主廚加菜恐怕是有些困難
3. 門票即禮金,當然要多包是絕對沒有問題
4. 演出就這麼一場,錯過恐怕要等下一個世紀
5. 可以名正言順的在古蹟紅樓劇場大吃特吃,應該不會有下次,請好好把握
演出訊息請洽官方部落格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