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育在馬來西亞的那片天--獨中
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的國家,各族都有自由空間學習自己的母語,因而有國民型小學(馬來文)、淡米尓小學(印度文)、華小(中文),每所學校都必須教馬來文和英文。華裔祖先們從中國南下來到馬來西亞,希望子子孫孫可以學習到華人的傳統習俗、美德和語言,因而奮力地投身于華教。
然而他們發現如果華人只有小學程度的中文是不夠的,可是政府卻不給于任何津貼幫助他們建校,所以在華人地區,大家紛紛出錢出力辦所華文中學,稱之為“獨立中學”(獨中)。現今,全馬有60所獨中分佈于各個州屬。不分任何種族,大家可以自由選擇就讀哪一類型的學校。
獨中一路走來不簡單,因為全是靠社會人士的捐款和幫助,才能辦得到。透過每天一或兩堂的中文課,讓學生學習寫毛筆、學文言文、現代文學、寫作等等,來加強學生們的中文能力。因為馬來西亞華人依然有機會學習中文,所以他們還是有著傳統華人的習俗和生活習慣。
如今,馬來西亞華人普遍上會三種語言,即是中文、英文、馬來文,再加上自己籍貫的方言。有著多種語言的能力,不但讓獨中生能夠在社會上穩定地立足,更可以跟全世界競爭較量。
唯一可惜的是到現在,大馬政府還未全面承認獨中統考文憑(UEC,統考)。可是,統考文憑已得到全世界很多國家的認可,像是中國,台灣或新加坡等等。現在,華教人士正積極地向政府爭取統考文憑的認可,希望政府不要再讓更多的有才青年流出海外。獨中努力堅持華教文化與發展,這精神是華人的驕傲。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