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關山地區早期每當大雨過後,就會聽到農民敲鐘喊著"明天作水歐!",隔天家家戶戶就得派出壯丁來修護水圳, 避免水圳阻塞而潰堤,沒派工的要辦桌請客,這就是關山地區的"出公工,來作水"的傳統。
自從關山大圳提供關山地區農田用水後,農田水利會扛起水圳修護的重責大任,這項「出公工、來作水」的傳統已經消失超過了五十年。
十月十二日下午,「夜訪關山,遊龍守護關山圳」的活動,就是再現半世紀以前的這項傳統。為了這個活動,家住里龍里的ㄚ煥伯特地製作了石苟,這個失傳已久的石苟能夠改水流沉泥沙,讓水流進水圳,有水圳才能種稻,也才有今天聞名全國的關山米!
過去每回出公工,民眾一大早就得提燈籠、帶著火把及遊龍燈籠,將「石笱」送到水圳制高點放置,一直工作到天黑才提著燈籠沿著水圳路回家,這時,在山下的人往山腰上看去,就像一條火龍盤繞山腰,緩緩而行,這種景象深植在地方耆老的記憶中。
為重現這項傳統,縣府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補助「關山黑白配在地生活產業計畫」,推出「夜訪關山,遊龍守護關山圳」活動,吸引了數百名民眾的熱情參與。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