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兩百歲的十分古道史蹟豐富 地方籲能入登為文化資產

2007/06/19 16:43
2,364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十分古道聯絡艋舺(台北盆地)與葛瑪蘭(蘭陽平原)二地,即清代淡蘭古道之中點,歷史記載當年是台灣知府楊廷理於嘉慶十二年(1807)為平定海寇朱濆所開闢,至今剛好兩百年。基隆市政府要整修這條具有歷史意義古道的消息傳出,頓時吸引外界頗多關注的目光。文史生態界籲請就地取材,對局部坍塌地不適宜行走之處加以整修,但以回復原狀為原則;同時也呼籲政府將此段古道登錄為文化資產,列入保護。雞籠文史協進會、基隆社區大學、千里步道等相關團體為關心其後續發展,還特地為它舉辦兩百歲的慶生健行活動,獲得地方關心民眾熱烈迴響,當日有兩百多名大人、小孩結伴參加,當地立委王拓及基隆市政府交旅局亦派人到場聽取意見,午餐之際差點沒把大菁農場給擠爆。

照片

   昨(16)日上午八點半,有遠從中壢、桃園以及基隆、台北市、縣來的熱情民眾齊集在暖暖的暖東峽谷,隨後在基隆社區大學學員分組導引下,或共乘或徒步抵達東勢坑產業道路的終點,隨即魚貫踏上這條古樸的古道。小徑隱沒在密林裡,水金京、樹杞等喬木正值熱鬧花期;渡溪涉水,水質清澈,流水淙淙,奏出動人樂章;林間不時傳來陽明山暮蟬和台灣騷蟬悅耳的鳴聲。

    一路上坡,喘息聲不斷,淋漓汗水挾著興奮的話語,林間充滿熱鬧氣氛。腳程好的人十一點不到已登上五分山的稜線,此處四面視野遼闊,風景秀麗宜人。大菁農場主人王老師為這批遠到的賓客作解說,他如數家珍般地講述著這條古道的過往點滴以及當地茶葉的興衰變遷史,非常精采。

    海洋大學安嘉芳教授指出,清乾隆年間台北盆地漸次開發,先民由艋舺循淡水河下行至基隆河交接口東轉,溯河經過錫口(松山)、水返腳(汐止)、八堵等聚落。暖暖位於行舟終點,是淡、蘭兩地貨物的集散中心,由於基隆河河水穩定,富舟楫之利,使暖暖地方因地利之便而逐漸繁榮,當地人因而致富者甚眾,至今仍流傳著「八萬八十千」的歌謠。

    安教授說,古道上可以找到許多珍貴的遺跡,如數座土地公廟、古墓,近兩百年的石階、古厝、同治九年紀念碑、石棚、有應媽祠(通常只聽說有應公廟,很少聽有應媽祠,相當奇特。)、修路紀念碑等,有極為豐富的文史內涵。此地的地質、地貌豐富多變,動、植物樣態種類繁多,而自然景觀亦美不勝收,置身其間每讓人流連忘返。

    午間,下起不小的雨(此地降雨量位居世界第三位,果然名不虛傳),眾人為躲雨而群聚在大菁農場裡,同時享用?主人所準備的豐盛的豬腳麵線、紅蛋、竹筍湯等美食,早已忘了健行的疲累。餐畢,旋即召開千里步道基隆智庫沙龍會議,與會者一致指出,這條古道承載著深厚的文史內涵,為珍貴的文化資產,有必要與基隆市其他的文物景觀,如暖東壺穴、蓄水廠、、、等並列登錄為文化資產而加以保護。至於市政府提撥經費整修古道的部分,則希望僅就坍塌不宜行走之處加以補強即可,而且就地取材,以回復原狀為原則。其須涉水渡溪處,則以鋪大石塊方式為之,切忌以現代化之鋼筋水泥為材料架設橋樑。關於市府有意整治野溪的想法,與會人士咸認為,為避免環境生態遭受破壞,籲請政府聽其自然,無另作野溪整治工程必要。

照片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