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宜蘭、羅東社區大學社區及分班經營參訪研習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屏南、宜蘭、羅東社區大學社區及分班經營參訪研習
照片
宜蘭、羅東社區大學102年度培力計畫
2013.11.18
屏東縣屏南社大&宜蘭、羅東社區大學
社區及分班經營參訪研習
引言人/ 黃蘭卿(屏南社大主任)
引言人/楊明修
(宜蘭社大社區經營組秘書)
培力企畫:楊洦青
屏南、宜蘭、羅東社區大學社區及分班經營參訪研習
11/18日(一)
時間 內容 備註
08:30 集合出發 前往屏南社區大學
「屏東縣恆春鎮恆南路158號(舊恆春衛生所)」
09:00~09:20 主辦單位及貴賓致詞 屏南、宜蘭、羅東社區大學參訪交流會
09:20~09:40 主題一:屏東縣屏南社大
社區及分班經營
引言人/ 黃蘭卿(屏南社大主任)
09:40~10:00 主題二:社大與恆春文化生活圈
引言人/ 黃蘭卿(屏南社大主任)
10:00~10:20 休息
10:20~10:50 主題三:宜蘭縣社區大學
社區及分班經營
引言人/楊明修
(宜蘭社大社區經營組秘書)
10:50~12:00 綜合座談
屏南社區大學辦學理念與發展背景
1. 緣起
社團法人屏東縣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是由一群關心恆春半島發展的文教人士,對半島面臨城鄉文化差距、教育資源缺乏、社區發展式微等,心中常有所感觸,也洞悉對地方文化傳承的守護與發揚有當務之急,於是於88年12月12日共同所發起,以非營利為目的的社會團體,原名稱為:『屏東縣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為現任立委潘孟安先生,於96年1月為因應業務辦理,更名為:「社團法人屏東縣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本協會成立理念主要希望透過結合一群心懷理想為地方默默付出的鄉親,基於愛鄉愛土的精神一起奉獻心力,連結政府與民間力量推展城鄉文教活動,共同攜手落實文化生根,開發人力資源,提昇社區文化產業及居民自尊並充實居民精神生活,以為恆春半島永續發展的典範。
2. 屏南社區大學辦學理念
屏南社區大學秉持著「綠色山海、在地發展」、「多元學習、意識成長」、「整合資源、永續發展」、「凝具共識、重啟活力」、「組織平台、社區連結」的辦學理念,期待所有社大人能為「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的溫暖與情義一起努力。
以上述五大面相架構為主軸,希望能夠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族群提供多元文化的學習需求,以尊重學員主體與豐富的生命經驗相互學習,轉化常民經驗為知識,藉此孕育文化新生命力,並建立在地的經驗內涵,藉以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孕育公民社會,並以尊重土地之思維與鄉親共同學習,連結屏南區內各具特色文化之社區,藉以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孕育公民社會,企盼更進一步的型塑出共營共榮之在地文化與產業。
3. 屏南社區大學發展背景
屏南社區大學位處台灣南端的屏東縣恆春鎮,服務範圍包含東港、新園、崁頂、新埤、來義、南州、林邊、佳冬、枋寮、春日、枋山、獅子、牡丹、車城、恆春、滿州、琉球等17鄉鎮,除了天然的地理環境有山有海之外,境內的族群多元,無論在環境或人文特色上,皆是屬於具備多元文化特色的縣市,屏南區的北大鵬、南墾丁,不但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資源,更是屏南區內具備與國際接軌之條件的兩大寶地;因此,社團法人屏東縣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承辦屏南社區大學的基本目的除了在地人才的養成與公民意識的培養外,更重要的是,希望透過屏南社區大學的成立,能夠結合縣府對於屏東未來遠景的整體規劃,以「親水區」、「親山區」及「半島區」三區交流連結,達到推展觀光產業、活化在地資源及環境永續發展,未來更希望能利用觀光產業的發展,而能夠將屏南區推向國際舞台。
近幾年來,台灣島內各縣市之中的社區亦積極推動屬於自己社區的特色產物及天然資源,希望能夠藉由創新與改造,再造社區繁榮。在社區營造的風潮下,無論是社區特色產物的發展推廣,或者社區天然資源的利用,兩者之前,最重要的仍然在於社區人才的發掘與培訓,屏南社區大學辦學的主要概念便是由社區人才培訓的方向出發,期盼透過屏南社區大學的成立,發掘並培育出社區人才,以「綠色山海、在地發展」的概念,扣合社區營造的理念,更札實的出發,而讓屏南區內的社區發展能夠走的更穩固。
沒有喧囂繁榮的都市生活、卻有舒適寧靜的鄉村樸質,沒有工廠鄰立的城市發展、卻有好山好水的自然資源;閩南、客家、平埔及外籍配偶的多元族群,更代表了文化資源的多元性; 屏南區社區大學所有工作夥伴深信,沒有所謂的窮鄉僻壤,只要居民對於當地有願景,一步一步札實的走,終究能夠達到心目中的理想國。屏南區社區大學除了在成人教育的規劃之外,更期盼透過屏南區社區大學的成立,結合發展協會長期以來的工作夥伴,如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護協會、海生館、墾管處、核三廠、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及屏東縣的社區教育體系等政府機關或民間自組團體,讓屏南社區大學成為一個實務推動平台,無論在教育、活動或社區互方面,都能夠透過此平台而發揮最大的效果,未來更能夠讓屏南區能夠在這波全球化的潮流中,確實而穩固的達到「在地文化、全球接軌」的目標與理想。
照片
恆春民謠音樂
照片
恆春民謠音樂節簡介
屏東,台灣最南端的瑰麗寶地,具有獨樹一格的人文風情及地埋景緻,並同時擁有山的寧靜及海的熱情,而明媚陽光更是重要的資產,不僅孕育著恆春半島的生生不息,也舞動著文化藝術的交流薈萃。
在自己的土地,唱自己的歌。「恆春民謠」就是用這樣的精神,傳達了四百年的靈魂延續,從歌詞中窺看老祖先的生活態度:安天知命;即便開墾的日子多舛艱困,他們總有方法來自我慰藉及抒發情懷。恆春民謠多於恆春半島上傳唱,加上恆春地區的住民組成多元,包括原住民族、閩南的福佬人、閩粵客家人及漢人族群等,這樣的歷史及社會背景更強化了恆春民謠獨特性,也讓恆春民謠成為最能代表恆春地區特色的歌謠。
傳唱近百年恆春民謠,是台灣福佬民歌當中最具特色的一支。恆春調指的是恆春流傳長達百年固定性曲調例如;思想起、四季春、五孔小調、牛尾絆、平埔調等。對於恆春來說,「歌謠」起先源於耕農休閒時的餘興節目,後來因一位名叫陳達的人加上月琴彈奏謀生表演,自編歌詞與故事情節可連唱兩個小時,恆春歌謠就此誕生並於全國引起轟動,開啟台灣歷史上民族音樂的尋根運動。
早期農業社會在田裡工作,距離遙遠,講話用「唱」的方式,唱時加入「啊」和「唷」轉音,拖延時間來想出更好的歌詞,後來乾脆用男女「對唱」方式來作為生活「鬥嘴」的娛樂休閒,所以民謠傳承價值在於用丹田使力的真實嗓音外,更加上一種面對生活的力量,唱歌謠並不是當作音樂表演,是用來作人與人溝通的橋樑。
恆春最古老曲調-「牛尾絆」,是早期恆春人嫁女兒,在出嫁前晚親戚圍著新娘輪唱一首歌並與新娘對唱的形式。不會唱歌等於在親戚面前丟臉,因此恆春女子平常都要練唱,後來因為時代的變遷,諸多傳統已消失殆盡,歌謠也因從農業社會轉型成商業社會而受到影響,許多恆春人幾乎都不會唱了,這是需要被重視的事情,因為好的傳統與文化保存才是台灣最具有價值的觀光資源與深厚基礎所在。
恆春半島擁有恆春民謠及古城的人文元素,恆春古城內擁有恆春民謠古典氛圍,古城外有春天吶喊流行音樂,如此具有多元且具有包容力的音樂,屏東文化處長徐芬春曾表示:「恆春民謠傳唱這麼許久以來,其實它就是在地生活,最原始文化精髓表現的部份,我們非常希望的是能夠跟在地的團隊和世界的民謠團隊一起互相交流激盪。」
因此屏東縣政府於民國97年11月份將恆春民謠登錄為屏東縣重要傳統音樂藝術,於西元2008年首次舉辦「風與潮-國際唱遊節」系列活動,現為「恆春國際民謠音樂節」於每年約在10月17日至10月24日於恆春半島盛大舉辦,讓恆春在地文化資產加上觀光的行銷,將古老傳統與許多優秀的表演團體一起進行音樂節的演出,增加恆春能見度與深度觀光的豐富度,讓恆春成為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更讓台灣音樂與世界音樂融合出新的氣象火花。
「恆春國際民謠音樂節」自民國97年首次舉辦以來,不僅發揚了屏東在地無形文化資產之內涵與精神,也建立起全國的知名度,活動中透過與學校及地方社團的結合,不僅有效的促進歌謠文化的教育及傳承,更讓年輕的民謠演唱者有表演的舞台,對於推動恆春民謠成長有顯著成效,連同推廣民眾對在地無形文化資產的認識及了解其需要善加保存重要性,更能豐富在地觀光休閒及多元發展,讓屏東的美,分享給所有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