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電影學院文山取景 用鏡頭關懷流浪生命
【政大之聲記者/陳家安、謝宗婷、莊傑智、張桓溢】穿梭在大街小巷裡,女孩和男孩揹著相機,以鏡頭捕捉各式形態的街貓,女孩沿途造訪關心流浪貓的愛心媽媽,訪問同時眼神飄向街角瑟縮的小貓,透出關懷與悲憫;男孩則在女孩身旁,側拍女孩記錄街貓的情景……
金馬電影學院邁入第五屆,九位電影新銳在導演侯孝賢的帶領下,經過一個月的震撼教育,在上周三進行成果放映暨結業典禮。作品《動物之心》以三位大學生製作畢業影片、拍攝流浪貓為主軸,藉由設想動物的處境,反映人往往如動物一般需要被關心:「劇中的人物其實跟流浪的動物一樣,很孤單、漂泊著,也在尋找著。所以這就是一部關於貓、關於人、關於尋找、關於流浪、關於需要愛(的影片)。」台灣學員溫知儀如此描述影片的主旨。
映後,有觀眾反映:「作品本身好像還沒有完成,所以應該就像侯導說的是一個過程,是這麼多導演一起做的練習之作。」侯孝賢表示,以記錄方式拍攝出的成果礙於長度,無法讓觀眾理解影片所傳達訊息,未來將邀請學員們將《動物之心》續拍成長作。
影片以街貓為主題並在文山區拍攝,包括世新大學、景美動物醫院、辛亥國小等地,是一個巧妙的緣分,金馬電影學院統籌謝君堯表示,片中的女主角是導演侯孝賢朋友的小孩:「她剛好就在世新,然後她正在做街貓紀錄片,所以我們知道這件事情,加了兩個人給她,幫他們設定一些故事,跟著他們去拍紀錄片。」
政大廣電系教授陳儒修說,《動物之心》的場景選擇,讓文山區美景躍上大銀幕:「會使得不管是不是台北的觀眾,都能感受到這個地方的美,也許就能帶動周邊產業,就更加符合電影永遠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火車頭。」大陸學員宋迪也在影片拍攝期間,對文山區留下良好的印象,他說:「從這區域看城市的細節,比我們大陸很多一線的城市更考究,整體的城市文明要比我們走在前面。」
五年間,金馬電影學院已培育出優秀的電影人才,剛以《爸媽不在家》奪下金馬最佳新導演等四項大獎的陳哲藝,就是上屆的學員。政大廣電系教授陳儒修對金馬電影學院抱持肯定態度:「透過大師直接指點迷津,對於人才的養成是更有效的。」他表示廣電系也有類似的短期大師講座,但身為系友的溫知儀認為,政大教授的課程偏向理論,透過實務的學習,更能精進拍攝技巧。
自《海角七號》後,台灣電影製作量、票房成績都較前十年倍增,溫知儀認為好電影一定有創作者最真誠的思想和告白,她以侯孝賢為例鼓勵想朝電影產業發展的年輕人:「他的電影這麼真誠有力量跟他的人有很大的關係,他待人待事的態度和價值觀是很令人佩服的。」她也以自身經驗說明,學生時代的實習對她之後拍攝電影手法有相當大的影響,鼓勵學生多到實習單位學習,期盼未來能有更多電影人才崛起,為台灣電影注入新生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