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搶救碼頭倉庫 「基隆需博物館」

2014/02/16 14:15
2,412次瀏覽 ・ 1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樂見其成

經聯合報刊出基隆港西岸碼頭倉庫面臨拆除命運後,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在和平島進行3年考古計畫的史學博士鮑曉鷗提議,碼頭倉庫應該保留並作為博物館,展示和文化歷史相關的文物。 史學博士鮑曉鷗建議,西2、3碼頭倉庫應保留,作為歷史博物館。(記者許瀚分/攝影)

原文網址: 搶救碼頭倉庫 「基隆需博物館」 | 好房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7612456221.html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7612456221.html

在台灣大學外語文學系任教的西班牙籍教授鮑曉鷗,3年前和西班牙學者共同組成考古團隊,到和平島進行考古研究,找尋歐洲殖民者與基隆和平島原住民的關係。這次的考古計畫一共有86件文物出土,並在原住民文化館展示。 展覽下月15日結束,但送給基隆市府的86件文物卻面臨無處可保存的命運。「基隆需要一座歷史博物館」,鮑曉鷗表示,基隆對於台灣史而言具有特別的地位和意義,應該要有一個專屬的地方,收藏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展示屬於自己地方的歷史。 他以西班牙北部的舊城畢爾包為例,他說,畢爾包和基隆很像,都是一座富有文化歷史的舊城市,給人老舊的觀感。但政府邀請古根漢基金會在河畔碼頭上建造美術館後,畢爾包就此翻身,醜小鴨變天鵝,成為當代城市文藝復興的典範。 「基隆要改變,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鮑曉鷗指出,搶救倉庫的行動是他第一次看到基隆人對自己文化歷史的自覺,他期望幫助基隆改變,前天他透過助理和C23行動聯盟聯繫,商討搶救碼頭倉庫的計畫,爭取將倉庫作為歷史博物館。 C23行動聯盟成員之一的郭娟靜表示,因考古展即將結束,有必要為歷史文物找一個「家」,也為保存文化資產努力,但詳細作法仍須經內部開會討論而定。

原文網址: 搶救碼頭倉庫 「基隆需博物館」 | 好房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7612456221.html

基隆文資擺爛? 多處歷史建物似廢墟
Ads by Google
頂尖無障礙-無機房電梯 www.freespace.com.tw/
台灣專業無障礙設備研發廠商,無機房, 無機坑電梯,專業施工,3-5383290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feb/13/today-north14.htm

基隆市定古蹟校官眷舍倒塌三個月了。(記者盧賢秀攝)
文史工作者盼市府更積極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搶救基隆港西二西三碼頭倉庫行動,引起全國矚目,但基隆市區還有數處古蹟、歷史建築殘破在哭泣,包括古蹟校官眷舍和基隆火車站南號誌樓等,文史工作者希望市府、文化局有更積極作為。

基隆港西二西三碼頭倉庫要拆除,地方文史工作者和幾位年輕藝文人士,組成C23行動聯盟,要與怪手對抗搶救文化資產,引起文化部和國人的重視。

除了西二西三碼頭倉庫外,基隆博物館文史工作者王志仁說,基隆有多處列管的古蹟和歷史建築倒的倒、破的破,只能用「慘、慘、慘」形容。

他說,基隆火車站百年鋼樑拆掉只剩一段十幾公尺而已;歷史建築南號誌樓,有八十多年歷史,保存有臂木式號誌機等珍貴的設備,去年七月被颱風吹壞了,屋頂或門窗殘破不已,到現在也沒修。

中正路的古蹟校官眷舍,去年底也倒塌,只剩上一片門面,跟廢墟一樣,到現在也沒有人管,附近的李宅也是古蹟,也有局部坍塌了,文化資產破的破、倒的倒,令人傷心。

八斗子文史工作者郭娟靜也說,台灣第一口官媒「清國井」,主井被水泥填平了,差一點被賣給財團蓋房子,八斗子民眾搶救清國井,希望文化局公開說明清國井的處理情形,並積極維護文化資產。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82838

文化局︰已促管理單位負責

文化局長張建祥說,南號誌樓受損,文化局就限期台鐵緊急加固並修復,上個月台鐵要求註銷歷史建築,要將南號誌樓拆除,文物移到北號誌樓保存,但文資審議委員會不同意,文化局已經發文要求台鐵儘速修復南號誌樓。

校官眷舍和李宅是軍方管理,軍方已同意土地和古蹟無償撥給市府管理,文化局會爭取經費維修,文化局也督促國防部蓋防護罩保護古蹟,國防部已要求陸軍司令部在二月中提出修繕計畫,文化局會持續追縱。

至於清國井,台電將暫不處分土地,等補充資料後,文資審議委員會再審議,是否劃為古蹟或歷史建築。

80年歷史的基隆港西二、西三碼頭倉庫,見證台灣光復、日本人戰敗返國、國民政府百萬大軍撤退來台,及韓戰反共義士投奔自由等關鍵歷史,即將上映的國片「KANO」也在此取景,但兩座倉庫面臨拆除,電影畫面將成最後身影。

  古蹟學者李乾朗說,這兩座碼頭倉庫是「台灣的嘴巴」,是當年登台唯一入口,見證歷史,「如果拆掉,將來一定後悔。」

  西元1930年代,基隆港是日本的「殖民港」,當時蓋了8座碼頭倉庫,現在只剩西二、西三兩座。兩座倉庫都被列為都更對象,基隆港務分公司拆掉西三倉庫要蓋客務中心和海港大樓,基隆市府尚未完成西二倉庫的細部規畫。

  「當年1萬4,700多名韓戰反共義士,從西二、西三碼頭登陸回歸自由祖國。」台北榮家主任熊啟志說,民國43年(西元1954年)1月23日起,義士們分3批返國,也是一二三自由日的由來。

  李乾朗說,台灣光復後,日本人在這裡搭船撤退;4年後國府百萬大軍也從這裡登台,西二、西三碼頭及倉庫都是歷史見證者。後來台灣子弟到馬祖當兵,這裡是淚別家人、情人的「惜別海岸」。

  雖具歷史意義,不過基隆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日前仍決議「有條件通過」拆除案,西三倉庫僅保留五組跨梁,作為日後蓋新樓時「構建保存」的鋼梁。李乾朗說,保存五組鋼梁是應付輿論的作法,保存歷史不能只象徵性地保留殘件。

  基隆港務分公司總工程司魏震坦言,原本也未執意要拆舊倉庫都更,但基市府決定都更,才讓舊倉庫走上絕路。基隆市文化局長張建祥表示,文化保存和都市發展應共生共榮,保留五組鋼梁將融入新建築,「換一種方式來說老倉庫的故事」。港務分公司表示,這兩座倉庫以鋼板樁打入岩盤,再以鉚釘銜接鋼梁建造,全台僅存。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