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南澳社區發展鞋會 打造手工製鞋

2014/05/27 11:00
3,211次瀏覽 ・ 38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記者吳舒涵、黃瀞嫻/宜蘭縣報導】裁斷、織布、裁縫、擦膠、再縫布,最後貼底,這是一雙雙美麗的手工鞋背後繁複的工程,宜蘭縣南澳部落,利用泰雅族最擅長的織布結合傳統製鞋產業研發與創新,打造出美麗鮮豔且獨一無二的手工製鞋。
    
南澳社區是一個泰雅文化相當濃厚的社區,居民大多以泰雅族為主,但是在沒有人經營及管理下,造成原住民相當具特色的文化,始終在社區中無法發揚。二○○五年,當時還未成為南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張遴從陸軍上校退休,回到自己的家鄉後,希望能夠幫助社區發展,於是他先到了宜蘭蘇澳朝陽社區擔任總幹事,學習社區營造的精神。

二○○九年五月張遴當選南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當時他已經在宜蘭蘇澳朝陽社區擔任五年年的總幹事與專業經理,因為看到自己的家鄉南澳部落資源落後,在親朋好友的溝通及拜託之下,他決定辭去朝陽社區的總幹事,毅然決然回到部落,幫助當地的居民提升社區的經濟與建設。
 

架上一雙一雙擁有泰雅文化特色的手工製鞋,賦予南澳社區新的力量。

織布與製鞋產業 迸出獨特火花

由於南澳部落的居民都是泰雅族族人,張遴覺得利用泰雅族最具特色的織布文化,是個很不錯的想法,剛好於二○一○年五月認識南澳部落的製鞋老師陳衛國,張遴頭腦一轉,發現利用織布文化搭配鞋子,一定能擦出不一樣的火花。陳衛國年輕時在台灣、印尼及中國工作,因為身體狀況欠佳,決定回老家南澳靜養,張遴知道陳衛國四十一年製鞋的精湛技術,於是「七」顧茅廬,他告訴陳衛國:「大哥,你既然是在地的原住民,我希望你可以把你的技術傳承給部落青年們,讓他們能夠有一技之長。」終於在七次的拜訪下,把他請出來,為部落創辦了以泰雅族織布為特色的葛雷扇創意製鞋品牌。

陳衛國用他四十一年累積的精湛工藝,一步一步地把技術傳給南澳社區的居民,從製作鞋子過程的裁斷技術與使用機器等等,陳衛國毫不吝嗇地指導居民,而張遴看到當地的婦女有很棒的織布技術,他說:「婦女們一直都有很好的技術,但因為缺乏平台讓他們發揮,最後這些婦女在家中無所事事,沒有經濟來源。」於是請了五位領有織布師證照的婦女們,到鞋廠負責織布與花紋設計的工作。二○一○年年底,社區以「南澳心、泰雅情」的計劃案出發,花了五十萬,設立南澳泰雅創意製鞋工坊,在製鞋產業與織布的結合下,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打響了南澳部落的手工製鞋品牌。

張遴說:「這就是我回到部落的初衷。」除了讓當地的婦女有工作以外,南澳社區更於二○一一年年底被評選為原住民委員會的重點部落,還獲得政府經費的補助,張遴利用這些經費,購買新的裁斷機、模台和壓底機,並研發出更多的鞋子款式,從拖鞋、包鞋到馬靴,目前已成功作出許多拖鞋款式,張遴也希望在未來能夠將馬靴成功地製作出品,「因為機器不同,目前經費有限,我們從基礎開始,再慢慢擴張」。每一雙鞋子上不同的織布花紋,南澳社區貼心地還提供了客製化的服務,顧客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顏色搭配花紋,雖然花紋中沒有確切代表的意義,但在織布的過程中看得見族人對這項文化的尊敬。

成立聯合工坊 保留泰雅文化

關於社區的未來,張遴也已經有許多想法與方法,「我們這個產業已經造就很多的人才,其實不單單是在製鞋產業,手工藝的製作也是一樣,像是背包、手環飾品、服飾等等。」張遴表示他最終的藍圖是希望能招集南澳鄉七個部落中傑出的工藝師,成立聯合工坊,讓工藝師能在同一個空間中工作,並讓民眾能體驗、參觀工坊,如此一來不但能留住在地人才,也能讓整個社區的產業更上一層樓,張遴說:「要留住人才,就必須提供好的資源給這些傑出的人。」

張遴利用在朝陽社區學到的經驗與想法,成功打造屬於南澳不一樣的特色社區,從一雙又一雙的鞋子中,看見張遴努力的汗水,在社區產業越來越成功、越來越多人口耳相傳的同時,他心底最重要的使命依然是保留泰雅文化,讓文化能夠薪火相傳。

延伸閱讀:

南澳社區發展協會 粉絲專頁

台灣社區通-南澳社區發展協會

南澳泰雅創意製鞋工坊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